跟着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非遺篇|香草爲佩 寓意美好

(原標題:跟着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非遺篇|香草爲佩 寓意美好)

跟着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非遺篇|香草爲佩 寓意美好(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五彩絲絡,淡淡藥香。香包,又稱香囊、香纓等,是古代最爲流行的佩帶飾品。早在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的記載,當時人們便以江離、芷、秋蘭等香草作裝飾佩戴在身上。

小小的香包,承載着上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考察時走進村裡的香包製作室,還自己花錢買下一個中藥香包,笑着說“我也要捧捧場”。

香包從選樣到成型,均爲傳統手工完成。原型的勾勒,布料配色的選擇,內料的填充,配飾的縫綴,都需要手工藝人的經驗和智慧、嚴謹和認真。

融入人間煙火的非遺,日益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以鮮活的“打開”方式,讓年輕人找到國潮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