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營建適宜成長的環境
王國平/文 談到兒童性格,人們通常會先想到先天遺傳因素的問題,看看孩子的性格隨誰。除了遺傳基因,很多人還會考慮後天環境的作用。那麼,環境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就共同從以下四種常見現象進行一下探討,希望能給家長帶來啓發。
01 兒童多動現象的思考
當下,兒童“多動”現象比較普遍,甚至兒童醫院接診的“兒童多動症”病例也在增長,這種現象引發了我們很多思考,爲什麼60年代、70年代那些多子女家庭、經濟困難的家庭,很少出現多動症?反而物質條件好了、孩子少了、多動症多了?
讓我們看看一個案例:靜靜沒滿月的時候很安靜,除了吃手指就是望着天花板,也就是餓了或內急了,才哼哼兩聲給個信號而已。滿月後,姥爺姥姥從農村來了,每天沒事就抱靜靜玩,抱着抱着靜靜就靜不下來了。
所以,我們也在思考,孩子多動是怎麼來的?我們認爲,一方面是因爲環境不安靜導致的;另一方面的原因,跟過於關注有關,兒童沒有了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02 脾氣大是被“慣”出來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小天的爸爸和媽媽都是慢性子、好脾氣,可偏偏小天不隨他們,動輒就哭鬧,不如意就摔東西、發脾氣,想要什麼父母必須立刻給予滿足,否則就哭得天昏地暗、沒完沒了。
小天爸爸一直不解,追溯到上一代人,包括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也沒有誰是暴脾氣。所以爸媽認爲小天的脾氣和遺傳基因無關。
最後追溯到,小天的壞脾氣,就是被父母“慣”出來的。果真,送進幼兒園之後,小天“乖”多了。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得很不一樣。
03 掉進書堆未必是讀書郎
如今,許多家庭經濟寬裕,一些家長在“贏在起跑線上”的搶跑思維下,沒等孩子到讀書季,就把“書城”搬回了家。
本以爲在書堆里長大的孩子一定愛讀書,結果卻不然。道理也簡單,當孩子喜歡閱讀時,書太多了,換來換去滋養了浮躁,然後讀書就是泛泛和翻翻,缺少讀書郎那種認真和求知的態度。
所以,經驗告訴我們,給孩子提供讀書的條件和環境,需要適時和適度。
04 做事不認真是因爲“玩具城”
兒童玩具太多,是好事還是壞事?除了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一起給孩子買玩具,把孩子的房間變成了擺滿了琳琅滿目玩具的“玩具城”。然後,孩子因爲玩具太多就難以專一,什麼玩具都沒玩出點勁頭來,就見異思遷了,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不專注的性格。
這樣的性格最終一定會遷移到做事情和學習中,尤其是考試丟分的原因,被老師說成不差聰明,差的是不專注和馬虎。
總之,如何給孩子營建一個適宜成長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是家庭教育的大課題,需要家長們認真思考。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