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元件讓高雄帝冠車站「腳骨更軟Q」 鐵道局:7級地震不倒

高雄舊帝冠車站目前已搬回中山博愛中軸線原址,與新站體結合。記者潘奕言/攝影

臺鐵高雄車站工程陸續完工,舊帝冠車站目前已搬回中山博愛中軸線原址,與新站體結合。爲了讓這座84歲老車站與新地下車站「祖孫共存」,工程單位以滑動類隔震元件幫帝冠爺爺裝上全新「膝關節」,讓其「腳骨更軟Q」,遇上7級地震也不倒。

高雄帝冠火車站1940年落成,1941年啓用。2002年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開始,挪移至東南方82公尺處暫存,2021年地下化工程大部分完成,再挪移回原址與新車站結合,繼續屹立在高雄市中軸線上。

臺灣地震頻繁,加上經過2次遷移,如何讓帝冠車站應對未來地震考驗至關重要。考量其歷史建築身分,難以進行全面結構補強,鐵道局南區工程分局選擇採用耐久性佳、承載能量大的滑動類隔震元件,利用相對位移來減少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

分局表示,隔震元件就像將帝冠車站換上全新「膝關節」,在基腳下方、結構基礎分別安裝上、下盤,上下盤間放置滑動塊,地震來時藉由滑動塊在上下盤間滑動,容許建物產生限制位移量,可減少地震力對建物本體的損害,就像膝關節可支撐人體、減少震盪的功能一樣。

帝冠車站共計在38處基腳,安裝經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檢測合格的隔震元件,讓站體達到地震震度5級不壞、6級可修、7級不倒的耐震程度。

帝冠車站與地下新車站差了近3個世代,就像祖孫一樣,透過隔震元件也能隔開兩者結構系統的連續性,容許地震造成的變位;兩者間也必須設置「隔震縫」,達到避免結構碰撞,同時維持周遭通道連貫的功能。

帝冠車站和新車站結構間設置隔震縫,透過容許帝冠車站產生限制位移量,減少地震力對建物本體的影響。圖/鐵道局南區工程分局提供

隔震元件安裝完成、帝冠車站下降定位。圖/鐵道局南區工程分局提供

帝冠車站下降定位,隔震元件安裝結合(上下盤間以滑動塊接合),像幫車站安裝新活動關節。圖/鐵道局南區工程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