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兩週年:開戶破六千萬,繳存投資路仍長
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兩週年。
最新數據顯示,兩年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吸引了超過6000萬人開戶,這一“超預期”數字的背後,不僅體現了公衆對個人養老規劃的日益重視,同時也證明了該制度的吸引力。
過去兩年,個人養老金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涵蓋了儲蓄、基金、保險、理財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836款產品爲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然而,儘管開戶人數衆多,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繳存與投資情況卻並未如預期般理想。目前,僅有約兩成多的開戶者進行了實際繳存,且人均繳存金額相對較低,遠低於制度設定的每年12000元的上限。同時,投資轉化率也較低,大部分資金仍留存在賬戶內或配置了儲蓄存款,真正進行養老投資的資金規模有限。
這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兩年來所交出的答卷,既展現了制度的初步成效,也暴露了其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兩年摸索前行後,個人養老金制度離其“增強居民養老保障、促進養老金融發展”的初衷還有多遠?
如何進一步激發公衆的繳存熱情?如何優化產品設計,提高投資收益率,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個人養老金市場?如何在擴大市場認知度的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公衆的風險意識和投資能力?這些都是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接下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超預期開戶熱潮背後
繳存與投資挑戰並存
自2022年11月正式實施以來,個人養老金制度便承載着公衆的期待與厚望。
兩年來,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今年6月份,據人社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已經有6000多萬人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與去年同期的開戶數據相比,增長約49%。
開戶熱潮的背後,是多方力量共同推動的作用,除了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居民財富管理意識的增強,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老問題外;政策層面使得個人養老金開戶繳納成爲合法減稅的有效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開戶吸引力;而更爲直接的,銀行爲跑馬圈地、完成開戶指標,提供的豐富開戶禮品和各類促銷活動,大大激發了公衆的開戶熱情。
隨着年終的臨近,近期,銀行再度掀起了個人養老金“福利”開戶浪潮。多家銀行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個人養老金的開戶和投資。
然而,儘管開戶人數“超預期”,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繳存與投資情況卻並未如預期般理想。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個人養老金繳費人數僅佔開戶人數的22%;而投資人數僅佔繳費人數的62%。
顯然,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提升繳存率、投資轉化率、市場認知度等方面顯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吸睛”之外,“吸金”更爲迫切。
Wind數據顯示,完整運營兩年以上41只養老基金Y份額(針對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單獨設立的一類基金份額)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爲-1.01%。這並不理想的收益率也讓投資者選擇產品時變得小心謹慎 。
《2023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發現,居民總體上缺乏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瞭解,對政策普遍持觀望態度。此外,投資者普遍存有對養老金投資回報不確定性的擔憂,害怕可能遭遇的投資損失或資金縮水問題。
而且,在個人養老金產品選擇上,多數繳存投資者表現得較爲保守和謹慎。據《中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2024-Q1)——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居民在購買金額較大的養老金產品來說,儲蓄存款仍然是首選,佔比爲 44.4%;其次是商業養老保險,佔比爲 26.6%。
而公募基金通常受到市場波動、經濟變化和投資者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家庭在養老產品投資上更爲謹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教授曾表示,個人養老金對資本市場的敏感性和依賴性、與生俱來的脆弱性和怠惰性都十分明顯,如果資本市場搞不好,個人養老金也搞不好。
“中國的養老金體系發生了變化,要求資本市場必須要好,否則會影響包括個人養老金投資者在內的所有投資者信心。”鄭秉文說。
超九成養老基金Y份額賺錢
權益市場回暖“吸金”力提升
當前,個人養老金賬戶“旺開”的背後,激發開戶人的繳存意願纔是推動個人養老金後續發展的關鍵。而其中核心的動力,在於向投資者展示“實實在在的收益與保障”,確保投資者能從中獲得可見的收益。
舉例來看,養老基金Y份額作爲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之一,於2022年陸續上市。受彼時權益市場長期低位震盪的影響,前兩年養老基金Y份額的絕對收益未能達到預期投資收益。因此,大部分投資者在過去兩年的投資體驗中尚未感受到“盈利效應”。
隨着今年9月末以來各項利好政策,資本市場回暖,股票、基金等大盤指數紛紛上揚,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的收益也隨之水漲船高。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25日,養老基金Y份額共有197支,其中184支養老基金Y份額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佔比高達93.4%,展現出的高收益表現,無疑爲潛在投資者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某商業銀行從業人員表示,由於年底獎金髮放、個人財務規劃調整等因素,每年的12月是個人養老金全年的業務高峰,投資者往往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加大對個人養老金的投入,甚至12月的繳費額可以達到前11個月月度平均額的3倍之多。
積極的市場走勢有望成爲撬動個人養老金繳存數額增長的重要槓桿。
制度產品需“配套”優化
提高市場效率更爲關鍵
養老金制度真正實現“既叫好又叫座”,還需哪些“配套”發力?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個人養老金產品836款。然而,品類繁多也帶來了同質化問題和選擇困擾。
爲了避免產品同質化嚴重,在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發展創新方面,10月23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第三支柱發力重點。
而在9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例行吹風會上,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司長羅豔君指出,要鼓勵保險公司加快產品轉型,發展浮動收益型產品,通過“人身保障+保證利益+浮動收益”這樣的多功能設計,提升客戶全生命週期的人身保障和財務規劃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穩定性。
不難看出,除了將提升產品數量轉爲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外,各金融機構要積極提供高質量的投顧服務爲投資者提供精準的投資策略建議,讓投資者瞭解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幫助他們做出投資產品決策。
對此,工商銀行養老金融部呂艾國表示,金融機構應加強投資研究能力建設,針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不斷提升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的專業水平,以期實現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進而提升養老產品的收益率和吸引力。
此外,金融機構還可以逐步從單一的產品導向模式過渡到綜合性的養老計劃管理模式,推出更加契合養老需求的金融產品,與普通金融產品形成差異化。這樣不僅有助於更有效地進行資金配置和管理,還能確保養老金收益的長期性和穩健性。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胡繼曄建議,通過擴大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範圍和力度,吸引更多人蔘與進來,同時增強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靈活性,爲投資者提供靈活的贖回機制,方便投資者在需要時及時贖回資金,提高資金的流動性。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則建議,建立統一的國家養老金服務平臺,提升個人賬戶養老金投資收益可視化水平,方便個人便捷繳費和選擇豐富多樣的產品,提高市場化投資的參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