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中,深圳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率先突破2萬億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7月24日,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2024年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市各項存款餘額13.40萬億元,各項貸款餘額9.52萬億元。

2024年已過半,年初深圳兩會期間曾定下的金融業發展目標實現情況如何?記者發現,製造業貸款、綠色貸款等信貸投放重點領域均實現了同比兩位數增長。

截至6月末,深圳製造業貸款餘額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8%;綠色貸款餘額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8.4%;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

同時,社會融資成本繼續下降。數據顯示,1-6月,深圳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

“下一步,將立足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重點,指導深圳金融機構分工協作、持續完善形式多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深圳人行表示。

上線“科技初創通” 累計發放“騰飛貸”7.2億元

記者獲悉,截至2024年5月末,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7.4%。

在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的深圳,如何聚焦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融資需求,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科技金融的發展薄弱點主要集中在初創期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匹配上。

因爲當一家科創企業將其研發成果成功產業化後實際上是並不缺資金支持的。而對於輕資產、研發週期長、產品孵化長、缺乏經營業績數據、產業化充滿不確定等特徵的初創期科技企業而言,銀行在傳統信貸邏輯下,對這類企業是風險厭惡的。

因此,對於銀行而言,“投早投小”是門技術活,關鍵是解決雙方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據悉,對於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深圳人行指導深圳地方徵信平臺推出“科技初創通”,識別“小巨人”、專精特新等名單外的初創小微企業科創潛力,打通融資“最初一公里”。

記者瞭解到,“科技初創通”是一個爲初創型科技企業畫像的徵信產品,通過深入挖掘工商、社保、知識產權等政務數據價值,結合多維商業數據,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構造潛力科創企業評估模型。

數據顯示,自6月14日正式上線至6月底,“科技初創通”已服務10家初創科技型企業,授信放款2507萬元。

同時,針對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深圳持續推動“騰飛貸”業務模式增量擴面。

5月,深圳人行聯合市科創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等印發《進一步推廣“騰飛貸”業務模式的工作方案》,協同開展配套專項貸款貼息、金融機構創新激勵等。

截至7月19日,深圳已有14家銀行與33家企業簽約“騰飛貸”,合同金額合計8.1億元,累計發放貸款7.2億元。

此外,在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大背景下,深圳人行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落地見效。截至7月19日,深圳已落地4筆符合再貸款政策要求的貸款。

推出企業碳賬戶和“降碳貸” 綠色貸款餘額1.06萬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綠色貸款餘額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8.4%。

除了量的提升外,今年上半年,深圳綠色金融領域再次取得重大創新。企業碳賬戶和“降碳貸”的推出開始解決中小微企業碳覈算難、成本高、綠色屬性認定難等問題,並打造商業模式可持續的市場化碳金融服務模式。

據悉,深圳人行聯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依託深圳金融科技優勢和數據基礎設施,首創全鏈條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碳賬戶,依託碳賬戶推出與企業碳排放精準掛鉤的新型信貸服務模式“降碳貸”,指導金融機構對於碳減排效果顯著的企業在貸款利率、期限、額度等方面給予差異化優惠。

深圳人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企業碳賬戶是碳排放統計覈算的重要基礎。深圳企業碳賬戶和“降碳貸”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創新特色。

其一是首創全鏈條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碳賬戶體系,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廣覆蓋”。發揮稅務數據數字化的優勢,利用金融科技工具自動實現企業碳排放數據讀取、覈算和評級。

“與企業人工填報、安裝監測採集裝置等數據獲取方式相比,成本大幅下降,實現企業和金融機構‘按需設立’、‘即時設立’,企業授權後5分鐘即可生成碳評級結果。”上述負責人表示。

同時,企業碳賬戶將顯著擴大企業碳賬戶覆蓋範圍,從傳統的規上企業、重點用能單位拓展至一般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

第二個創新點在於建立了適用性強、科學規範、透明可信的碳覈算及評級方法學。

據介紹,與當前多數企業碳賬戶覈算方法學主要聚焦工業、部分高排放行業不同,深圳的企業碳賬戶方法學基本適用所有類型企業。

其三是爲企業碳減排貢獻提供更靈活、精細化的掛鉤“定價”模式。“降碳貸”首創精細化的“定價”模式,利率水平根據掛鉤指標連續性浮動,精確激勵企業減排。

例如,江蘇銀行深圳分行推出的“降碳貸”產品,企業在減排效果得分60分的基準上,分數每提高1分,利率即降低1個BP,最高可優惠30BP。

此外,深圳企業碳賬戶和“降碳貸”的推出有助於打造金融支持企業減碳的市場化、可持續商業模式。

上述負責人介紹,碳賬戶以低成本方式向市場提供企業碳信息,單家企業碳覈算費用可由數萬元以上降至數百元。

同時,企業碳賬戶和“降碳貸”能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閉環。對於企業,減少碳覈算、碳信息披露的成本;通過“降碳貸”等金融產品,將碳減排轉化爲融資成本降低的實效,引導企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對於金融機構,通過企業碳賬戶,有效服務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碳覈算及低碳轉型。

據悉,深圳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廣州銀行、深圳農商行、微衆銀行等首批8家銀行推出“降碳貸”產品,已爲8家企業提供授信共計3.1億元。

打造“徵信+信貸”模式 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率先突破2萬億

普惠金融方面,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在全國各城市,深圳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率先突破2萬億。

具體來看,截至6月末,深圳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02萬億元。1-6月,深圳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7個百分點。

這一數字的率先實現離不開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的打造。

小微企業由於抵質押物不足,缺乏擔保,有效信息獲取難、成本高,銀企對接匹配效率低,是限制銀行爲其提供融資服務的主要堵點。

聚焦這一堵點,深圳人行提出發揮多部門合力,徵信賦能信貸政策精準落地,推動銀行敢貸、願貸,“徵信+信貸”破解小微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方案。

“小微通”、“個體通”便是爲精準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重點羣體而創設的數字化徵信產品。

其中,“小微通”利用政務部門掌握的涉企數據,自動補全小微企業基本信息,結合事先嵌入的銀行信貸產品規則,實現小微企業畫像自動生成、信貸產品快速匹配,手續簡單、效率高。截至6月末,“小微通”已服務800餘家小微企業,促成授信額度1.17億元。

“個體通”通過使用“公共信用評價體系”和多維度政務數據爲個體工商戶精準畫像,助力銀行有針對性地開發純信用貸款產品,實現個體工商戶無抵押、無擔保也能貸到款。截至6月末,“個體通”服務7萬個體工商戶,促成授信額度超7億元。民營經濟貸款餘額4.23萬億元。

推出51款徵信產品 完善智能合約應用生態

據介紹,養老金融方面,深圳人行聯合市民政局推動銀行開展適老化工作,累計爲老年人制發頤年卡121萬張。

數字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深圳地方徵信平臺等機構推出51款徵信產品,服務企業50萬餘家,促成企業獲得融資4858億元。

深圳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合約應用生態,進一步豐富預付式經營領域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模式,提高智能合約應用水平。

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市各運營機構累計簽約機構2120家,接入機構1506家,服務客戶數量21.6萬人次,累計管理資金3.5億元。

同時,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試點,探索更加多樣的跨境資金結算渠道。

此外,持續完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服務體系,實現手機App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碰一碰”受理功能在深圳出租車行業試點,並創新形成“智能解定+延遲扣費”雙模式解決方案,在深圳地鐵8號線部分站點落地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支付試點應用,助力提升境外來深人士消費支付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