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房間》鼓勵安樂死 史雲頓:我無法保證不會做出同樣選擇

蒂妲史雲頓(左起)和導演佩卓阿莫多瓦、茱莉安摩爾出席《隔壁的房間》在威尼斯影展的紅毯。(華納兄弟提供)

西班牙知名導演佩卓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 )首部英語長片《隔壁的房間》(The Room Next Door)找來2位奧斯卡得主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主演,臺灣時間3日凌晨於威尼斯影展舉行首映,映後獲得全場起立鼓掌長達17分鐘,創下今年威尼斯影展目前爲止最長的鼓掌時間。2位主演間充滿情感的對話,表現出色,讓電影充滿張力,同時探討生命、死亡及友誼。

片中蒂妲史雲頓飾演的戰地記者「瑪莎」發現自己身患絕症,選擇了安樂死,記者會上,導演阿莫多瓦大方談起這個爭議性話題,「這部電影是支持安樂死的,對於面臨相同命運的人來說,安樂死應該是一個選擇」,接着提到,電影裡史雲頓有句臺詞「如果我提前做出選擇,癌症就無法擊敗我」,阿莫多瓦認爲「她只有自己做出這個決定,才能擺脫癌症的折磨,於是她找到了實現目標的方法,並得到朋友的幫助,我很敬佩這個角色,但很可惜的是,她們不得不表現得像犯罪分子一樣」。

蒂妲史雲頓(左)和茱莉安摩爾在《隔壁的房間》的感情相當動人。(華納兄弟提供)

阿莫多瓦表示,自己的國家西班牙在2021年合法化了安樂死,認爲全球都該效仿推行,「應該制定相關法規,讓醫生能夠幫助他的病人」,史雲頓也補充道,如果處於和角色相同的境地,「我無法保證自己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她說,自己從來都不害怕死亡,「接受死亡的過程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很長,但因爲我生活中的某些經歷,很早就意識到了,我知道它會到來,也能感覺和看到它的來臨」,大讚該片展示了一種自我決定的精神,「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生命、生活和死亡」。摩爾也直誇電影有強烈的生命力,「是所有人都會有共鳴的地方,當你在觀賞時,幾乎可以聽到每個人的心跳聲。」

導演佩卓阿莫多瓦表示《隔壁的房間》支持安樂死。(華納兄弟提供)

《隔壁的房間》描述「英格麗」(茱莉安摩爾飾)與「瑪莎」(蒂妲史雲頓飾)年輕時是曾在同一家雜誌社工作的好友,後來英格麗成爲小說作家,瑪莎則成爲戰地記者,2人各奔前程而分開。多年來她們失去聯絡,但卻在某種極端卻動人的情況下重逢,並重拾過去的友誼,而瑪莎也因一場誤會和對她心懷怨恨的女兒分居兩地,英格麗也爲了讓瑪莎和女兒和好煞費苦心,史雲頓形容這部電影是角色英格麗和瑪莎之間的愛情故事,「當我說愛情時,我指的是那種真正本質的友誼」。

蒂妲史雲頓(左)和茱莉安摩爾在《隔壁的房間》在紅毯上開心牽手擁抱。(華納兄弟提供)

摩爾也補充「我們很少看到關於女性友誼的故事,尤其是年長女性之間的友誼,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位導演會像阿莫多瓦一樣這樣做,他展示給我們看的這種題材的重要性是如此罕見,讓我感動的是他把這種關係描繪得如此深刻,因爲它確實如此」,並稱拍攝期間也和史雲頓變得更加親近,增加了電影的真實性,「對我們來說,在片場的每一天都相當特別,我們的關係是如何發展、是如何彼此瞭解的,我們彼此間信任以及討論的話題,不僅是重要的事情,有時只是瑣事,例如談論對方今天穿的鞋子也沒問題」。《隔壁的房間》11月29日(五)全臺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