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只是考不上編制的遮羞布”,機構老師曬高月薪,反被打臉

爲什麼機構的老師,不去考編制呢?這個問題一被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討論,在家長的印象中,機構的教師教學能力很強,學生在學校一個學期學不明白的東西,遇上機構有實力的老師,十節課就搞定了。

教學能力過關、經驗也豐富,按理來說這些老師只要下點功夫,考個編制不是能穩穩端上“鐵飯碗”嗎?但在現實生活中,從機構考入教師編的老師卻並不多見,這又是爲什麼呢?

機構教師曬高薪,嘲笑在編教師:鐵飯碗不過是“穩定的窮”

起初,有很多機構的老師站出來表示:在培訓機構上課可比學校在編老師“香”多了,一名浙江機構老師以自己和男友爲例:自己在機構做老師,一個月輕輕鬆鬆1w+,而男友在一所高中做老師,一個月到手只有5000元。

而工資,只是機構教師和學校在編教師的其中一個差距。自己在機構做教師,只需要認真教學,下班了就是真下班;而男友在學校做老師,是24小時隨時待命,白天要開會,晚上還要寫教案、家訪,經常通宵補教案,再加上做班主任,只有9:30之後才能從學校出來,因爲班主任還要負責查寢。

另一位985畢業的機構老師表示:自己現在每週只有4節課,但是月收入在3w~6w,既能賺錢又能享受生活,至於在編教師,他認爲,那不過是“窮得穩定”。

很顯然,在機構教師眼中,考上教師編也不過如此,錢少事還多。一名ip在日本的網友表示:自己曾經就是在編教師,週末給學生不惜,月入10w+,結果被舉報處分了,一怒之下辭職了,專心做機構補習,現在年收入百萬,他毫不掩飾對編制的“嫌棄”:年薪百萬的人,看不上編制,反而是累贅。

隨着評論區越來越多機構老師曬自己的高薪收入,和表達自己對編制的“嫌棄”,在編教師也坐不住了,開始了屬於他們的反擊,一名雲南網友表示:高薪只是考不上的遮羞布,自己之前在機構做了六年的培訓老師,現在已經成功上岸了,機構教師曬工資是什麼心理,我能不知道嗎?

隨後另一位從機構考編上岸的老師附和:培訓機構沒有那麼“香”,別人忙的時候你閒,很容易造成家庭的不穩定,最關鍵的是收入不穩定。

機構的高薪和編制的穩定,到底誰纔是真的“香”?答案顯而易見

爲何同樣一件事,兩波陣營說的話卻是截然不同呢?其實機構老師和在編老師各有各的優缺點,關鍵在於個人如何選擇,有人喜歡穩定,認爲在機構教師無論賺的再多,一個改革政策下來,年入百萬的晚飯也是說砸就砸了,不如考上編制,至少是一輩子的安穩。

而有的人追求高薪和自由,認爲“穩定的窮”沒有任何意義,這類人即使有能力考編,也會在機構賺夠一定積蓄後再考編上岸,實現真正的“雙贏”。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機構教師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現在的機構魚龍混雜,不能根據規模大小去判斷好壞,因爲老師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嚴重。

好的老師有方法、有能力,家長們都爭着搶着報課,這類老師的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實現高薪,甚至能在多年後實現轉型,但這類老師,只佔據機構教師的1%。

至於其他的99%,有一部分是水平中等的老師,這類老師在機構工作,能實現溫飽,至少工資水平和在編教師持平,甚至低於在編教師,也是這類機構教師,特別嚮往考編上岸。

因爲他們即使做機構教師,也不能實現高薪,又要承擔機構行業不穩定的風險,於是只能寄希望於考編,而他們之中,上岸的人也是發自內心的覺得——考編上岸比在機構要“香”,因爲他們沒有吃到任何“紅利”,只能選擇相對更穩定的,至於這類人口中的“高薪,只是考不上編制的遮羞布”,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