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四季行 阿里山旅遊散策新提案
【圖/文.臺灣光華雜誌】
阿里山的美景,除了觀日出、看晚霞、賞雲海外,你知道還有新臺幣1,000元的風景嗎?阿里山除了千年神木、繁花似錦的櫻花外,你看過全球只在阿里山纔有的植物嗎?除了高山茶,你喝過也是阿里山特產的菊花茶嗎?
「你們看,我發現大秘寶了。」嘉義縣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解說員在阿里山水山療愈步道上高聲大喊着,衆人馬上拿起手機照下邊坡上這株可愛小巧的「鐵線蕨葉人字果」。
這株葉似鐵線蕨,果實像倒立「人」字的小草,經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張坤城確認,全世界只曾在苗栗觀霧與阿里山發現它的蹤跡,正面看像「Y」字,但不叫Y字果,而是叫人字果。沒有想到在平易近人的水山步道看到,真的有衆裡尋它千百度,那「草」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感。
到水山步道進行森林療愈,可幫助減輕壓力、焦慮和憂鬱等負面情緒,同時又可以增強身心健康和免疫力。
水山療愈步道,新綠色旅行
今(2023)年纔開放的水山療愈步道曾是昔日林鐵祝山線的一部分,是全臺第一條以「療愈步道」命名的森林步道,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以下簡稱「嘉義分署」)透過設立森林療愈解說柱,讓遊客沿路邊享受森林中的芬多精、負離子之際,可以透過闔眼、吐納、埋藏心事、躺臥等活動,讓自己的身心與森林對話。
秋季的阿里山,除了欣賞楓紅、銀杏之外,水山步道入口不遠處,有一株高大壯觀的阿里山千金榆,秋季時轉成金黃繽紛,成爲步道上的獨家風景。嘉義分署委託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進行步道上的植物監測,以及爲遊客提供療愈解說的付費服務。解說員從地上撿起榆樹的葉子說,背面看起來像洗衣板,就是阿里山千金榆的標誌。
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吳志靖從小在阿里山長大,在全臺海拔最高香林國小畢業的他回憶說道,由於阿里山地屬偏鄉,香林國小卻是全臺最早擁有營養午餐的學校。他回憶,小時候上學時不用帶便當,卻是帶一把柴火上學,到學校去加熱營養午餐。從在地人的解說導覽中,可以想像這些具有阿里山特色與生活感的畫面。
吳志靖說着,指着路旁盛開的長梗盤花麻,長長的花梗可以做成手鍊。他說,小時候辦家家酒都是取材自路邊的小花小草。曾有一對愛情長跑的戀人遊阿里山,在衆人的鼓勵下求婚,事出突然,就用長梗盤花麻做成有如三克拉紅寶石的戒指,成就一段佳話。
千元鈔票風景:玉山、帝雉、七葉一枝花
遊客大多搭乘小火車或是接駁巴士上祝山看日出。如果願意多走800公尺,來到小阿里山的小笠原山觀景平臺,幸運的話,會看到太陽從對面臺灣最高峰玉山跳上來;當霞光萬丈照亮整個大地,天氣清朗時,可以清楚看見五大山脈中的四大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吳志靖笑着誇張地說:「在這裡可以看見三分之二的臺灣。」
不只高山仰止,沿途一座木造建築「茶田35號」,可以品嚐茶油麪線,品茗阿里山茶。小屋旁,有着藍黑色光澤、美麗長尾羽的公帝雉在草地上覓食散步,母帝雉尾隨其後,可能是自恃爲新臺幣1,000元背面圖片上臺灣特有的保育動物,所以一點也不怕人。
藏身在千元鈔票中,帝雉尾巴後方的植物──七葉一枝花,則可以在小笠原途中的高山植物園內窺見。這座植物園前身是蔣夫人宋美齡的牡丹園,荒廢后改成苗圃,嘉義分署又闢建爲高山植物園,未來計劃對民衆開放。
受嘉義分署委託,進行阿里山植物資源調查的張坤城透露,不像玉山紫金牛全島都有分佈,植物園中栽種阿里山紫金牛,是全世界只有在阿里山至溪頭一帶才能看到的特有種,開出小小粉白色的花,果實紅通通,適合作爲過年時象徵喜氣的觀景植物。1,000元鈔票上的紫花阿里山薊,還可以開發成茶包。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張坤城認爲,認識植物,甚至發現新的植物,要有緣分。
阿里山限定,看遍生態多樣性
張坤城以兩年時間,在阿里山進行有系統的植物調查,結果寫成《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志》一書。他指出,阿里山除了特有的鐵道文化,一趟旅程中,可以看遍從暖帶到溫帶的植物,綜覽從闊葉林到針闊混合林的林相變化,尤其是歐美國家難得一見的熱帶植物、蔓藤植物、蕨類植物。
得天獨厚的臺灣有近1,000種蕨類,位處雲霧帶的阿里山從低海拔到高海拔超過200種,充分顯示出阿里山植物的多樣性。「臺灣已知近5,000種原生植物中,以阿里山命名的植物高達120種,僅次於以臺灣命名的植物。」他強調。
其中,只有「限定」阿里山纔看得到,尤其吸引喜歡拍攝稀有植物的社羣與同好。例如阿里山賓館、生態教育館各有一株高大挺拔的「阿里山鬆」,也是全世界只有到阿里山纔看得到的風景。遊客可在樹下撿拾到的毬果發現,不同於臺灣五葉鬆有着反捲的果鱗,阿里山鬆的果麟呈直立狀,仔細看,種子有翅膀。
張坤城說,裸子植物在全球已不多見,1913年日籍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已發現「阿里山鬆」,但許多分類學者卻都將它歸類爲五葉鬆。張坤城在此次調查中,重新確認阿里山鬆的身世,讓他不得不敬佩沒有先進儀器的早田文藏治學嚴謹與準確的功力。
到塔山、眠月線登山的民衆,還可以看看全球只有阿里山限定的阿里山千層塔,這株像是綠色小刷子的蕨類遺世而獨立,與其他族羣沒有基因上的交流,因此孤獨地長在眠山、塔山一帶,可做藥草,數量稀少,有滅絕的危機,迫切需要覆育。
每年春季到阿里山賞櫻,從初春到四月盛開着40種品種櫻花,阿里山擁有全臺數量最多的染井吉野櫻。但園區中最早開花的是山櫻花(緋寒櫻)。唯一以阿里山命名的阿里山櫻,則只能在塔山步道上看到它的芳蹤。
張坤城認爲,阿里山櫻、山櫻花與白色的霧社櫻,是全世界只有臺灣才能看到的特有種,因爲適應臺灣的環境,原生種會結果,可以提供鳥類覓食與蜜源,與其他只具觀賞價值,與不會結果的雜交櫻花品種相較,主管機關應該多加覆育這些具有生態意義的特有種。
經典路線,尋找阿里山特產
走訪森林中的巨木羣棧道,不要錯過阿里山園區最大的紅檜──香林神木,它是經由網路票選,最高票「當選」的阿里山第二代神木。同樣在慈雲寺附近的琴山河合博士碑,紀念在阿里山進行植物調查的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他發現了阿里山有豐富的檜木資源,提出森林鐵路運材的構想,加速了阿里山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阿里山林業鐵路支線眠月,就是河合躺在石頭上望着天上月亮所命名。
除了擡頭仰望神木的雄偉,遠眺塔山與雲海的壯美之外,張坤城建議,不要忽略這條經典路線上,以阿里山爲名的「阿里山特產」。例如做爲圍籬的阿里山月桃,耐陰、偏粉紅色的花序果實往上舉是它最大的特色,屬於姜科的阿里山月桃,是重要的民俗植物,原住民與阿里山居民將月桃葉搗碎泡茶,或是萃取精油做成保健食品;葉莖、葉鞘的纖維曬乾後,可以編織成草蓆或繩索。
臺灣各地民衆喜歡用月桃葉包糉子,阿里山的先民與鄒族反而不用月桃葉,而是用阿里山蜘蛛抱蛋的葉子,有種清香的味道,包的糉子又叫山豬耳糉,石棹就有販賣;十字村的居民家門前種上幾棵,鄒族上山打獵,會利用葉子來做「獵人包」,鄒族的莊雯淋說,就是把家裡現有的豬肉、芋頭等食材,包上小米與白米,煮熟後成爲在山上工作時的便當。
沿路還可以看見兼具觀賞、藥用價值的「阿里山十大功勞」,八月至隔年一月開花,呈現簇擁的鮮黃。張坤誠說,樹莖一削開是亮黃色,可以得知就像黃蘗一樣是味道很苦的植物。以往山上求醫不便,當地住民曬乾磨成粉,或是泡成藥酒,具有清熱等十大功效,故而稱之爲「十大功勞」,由於愈來愈少,現今嘉義分署在林區種了很多;與開發成保健食品的阿里山薊一樣,都可以見到先民使用植物的智慧。
阿里山油菊作成菊花茶,多了一股清香,口感甘甜。
大自然的緣分,四季皆宜
生於中海拔至海拔2,000公尺的阿里山油菊,可以製成菊花茶,除了清香,口感甘甜。張坤城進行成分分析,阿里山油菊除了清肝明目,比杭菊多了龍腦的成分,具有開竅醒腦功效。目前嘉義大學從十字路邊坡採集種源,協助育苗,在低海拔也可以種植成功,提供給原民部落,工研院也將其開發爲美白產品,是發展性十足的潛力植物。
五月之後,百花齊放,仔細尋找平鋪在地上的阿里山酢醬草,倒三角的小葉子,開着淡紫條紋的白色小花;盛花期也在夏季的阿里山龍膽,生長在向陽巖礫地,花冠很特殊,紫色的花瓣非常漂亮。西施花、寶鐸花、阿里山紫金牛,都是在夏季繁花盛開。
生態旅遊協會明(2024)年推出套裝遊程,除了看日出、喝茶、漫步於步道時觀賞阿里山特有植物,手做植物拓,遊程包括造訪目前交由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認養的氣象站,全棟用檜木打造,雨淋板、斜窗等特色的木造建築,還有兩個測量塔。號稱海拔最高的古蹟,大門前方一株玉山圓柏,一株高聳的冷杉,第二老的染井吉野櫻,氣象非凡。
植物分類學家張坤城認爲,其實與植物相遇需要緣分,由他發現未曾被記錄的植物──清水山栒子及粉紅花舖地蜈蚣,都是在迷路時或是走岔路時意外發現。因此,來到阿里山,能夠遇見阿里山脈的特有種,喝阿里山油菊茶,吃山豬耳棕,看的、吃的、喝的,皆以阿里山爲名,這都是緣分。
臺灣有各種類型的馬拉松及路跑活動,跑友可用跑步感受 在地風情。(臺北市政府體育局提供,劉俊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