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智駕下放到10萬元級?埃安新車要競爭比亞迪海鷗!
廣汽埃安正在發力。
近日,廣汽埃安又有一款新車(代號AY2)傳出實拍圖,新車或定位A0級純電兩廂小車。廣汽埃安體驗店老闆在社交平臺上透露,這款新車搭載最新的高階智駕,價格或不超過10萬元。從預估價格來看,其競爭的矛頭主要對準了比亞迪海鷗(參數丨圖片)、海豚、吉利星願和五菱繽果等車型。
不得不說,下半年,廣汽埃安好像點亮了技能樹一樣,新車推出的數量和速度非常快。
7月23日,第二代AION V埃安霸王龍正式上市。緊接着9月26日,旗下全新轎車AION RT迅猛龍開啓預售,預售價11.98萬-16.98萬元。如今,這又傳出新車消息。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此前曾說,下半年將是公司產品的密集投放期,將推出3款產品,節奏爲每兩個月推出1款新車。
這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一是高階智能繼續下放,可以花更好的錢體驗到更豐富的配置,二是壓力給到競爭對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消費者從中是能夠享受到福利的。
大勢所趨,埃安衝刺
中汽協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0.7萬輛和128.7萬輛,分別增長48.8%和42.3%,銷量佔比達到45.8%。新能源滲透率53.3%,這已經是連續多月滲透率保持在50%以上。
在新能源整體大盤的帶動下,各家車企在9月份迎來了一波銷量高峰。其中,比亞迪、理想、零跑、極氪都創造了各自最好的月度交付記錄,後三者銷量分別同比增長48.9%、113.7%、77%,增速喜人。蔚來、小鵬、小米也都保持了高位表現。
相對來說,廣汽埃安9月銷量3.5萬輛,看上去不少,但是在增速上確實有所不及,同比下滑超過20%。雖然這不妨礙廣汽埃安穩居主流純電動車的前三名(全球市場),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戰況愈發激烈,廣汽埃安自身也需要完成突破,完善產品矩陣,收穫更多的市場銷量。
客觀地說,廣汽埃安在今年上半年沒有新產品投入市場,再加之其產品全部集中在純電市場,面對着純電增長放緩,增程和插混市場快速增長的情況,埃安確實遇到了困難。
古惠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昊鉑、埃安都沒有上市新車,技術路線上暫未覆蓋PHEV,暫時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
應該說,廣汽埃安一直在積極進行市場佈局。2022年就推出高端品牌昊鉑Hyper,還發布了售價超百萬的超跑車型HyperSSR,此後還推出了20萬至30萬級別的HyperGT和HyperHT。
此前,廣汽集團正在制定深化改革方案。有消息透露,集團有意將研產銷相對分離的傳統戰略管控模式轉爲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模式,總部人員提級自主品牌管理,目的是加強自主品牌運營管控和一體化協同水平。
廣汽埃安作爲集團的拳頭項目,自然也是承載了更多的希望。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廣汽埃安開始一輪加速跑。下半年不僅有新車密集推出,未來還還會推出PHEV車型。古惠南也確認說:"未來幾個月,廣汽埃安將推出PHEV車型。"
沒錯,可油可電纔是銷量增長的密碼。
高階智駕,成爲亮點
我們回頭看這款代號爲AY2的新車,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點就是,高階智能將進一步下放到10萬元級。
此前,廣汽埃安在AION V霸王龍和AION RT迅猛龍身上,一直在強調智駕標籤。意圖也很明顯,就是要在15萬元級這個細分市場,搶佔輿論高地,爭奪市場份額。
官方數據顯示,霸王龍9月銷量9447輛,環比上漲50%。從官方海報可以看到,該車型8月銷量6297輛。迅猛龍目前還處在預售階段,其24小時訂單突破16000臺。應該說,這兩條龍的的表現還算良好,在預期之內。
如今,埃安要把高階智駕的矛頭指向10萬級產品,目的就是要和比亞迪爭奪市場份額。在這個細分市場裡,比亞迪可以說是獨佔鰲頭。數據顯示,比亞迪海鷗9月銷量47915輛、五菱繽果9月銷量26034輛,海豚9月銷量15290輛,在細分市場排名靠前。
我們以比亞迪爲例,其產品優勢是DM-i超級混動系統一騎絕塵,市區用電,降低油耗,高速用油,沒有里程焦慮,價格還比較親民。當價格打到如今這個程度,10萬元級的產品,比亞迪肯定還有下降的能力,但是和競爭對手也不會拉開太大的差距。更何況消費者已經對價格戰已經審美疲勞了,雖說等等黨永不爲奴,但不能一直老是持幣觀望啊。
在價格上拉不開距離,產品大差不差的情況下,高階智駕就成爲一個賣點,能夠吸引消費者關注乃至最終下單。
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市場競爭所導致的。因爲2024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暴跌,雖然這爲車企降價帶來空間,但是對於車企來說,大家都降價,就等於沒有降價。而且無休止的降價也讓消費者感到疲憊,市場競爭只能另尋他法。於是,高階智駕就成了新的競爭法寶。
同時,這對車企來說,也是提高了競爭門檻。中國車市變革,新能源車市日新月異,無論是新老品牌想要發展,都離不開產品技術創新,光靠資源整合註定是沒有未來的。
百姓評車
車市轉型已經進入下半場智能化階段,對比無休止、且沒有底線的價格戰而言,卷產品創新,卷技術研發,顯然更符合中國車市的正向發展,也更符合有監管部門的初心,良性循環而非惡性競爭。一場好戲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