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品保機制中的學生參與模式
【文.周華琪/高教評鑑中心副研究員】
學生參與的定義十分多樣,學者Masahiro Tanaka認爲學生參與是:(1)學生在特定活動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就實務而言這些活動通常是與大學所預期的成果有關;以及(2)大學如何促使學生參與這些活動(Tanaka, 2019)。就上述(2)的觀點而言,Tanaka認爲這說明了大學有確保學生在特定活動中投入時間和精力的責任,但反觀之,學生則沒有被要求對此有應盡的責任或義務存在。由於學生參與牽涉到學生和大學之間互動的角色定位,因此Tanaka提出了學生參與責任定位模型(圖一),以徒弟(disciple)、客戶(customer)及夥伴(partner)三種不同類型來定位不同國家的學生參與類別(Tanaka, 2019)。
就徒弟型而言,大學及其代表的教師擁有最高的話語權,因此學生不被期待表達對於改善教育相關措施的意見,關於教學的質疑與行動都有可能會被視爲破格的無禮表現,因此在這種環境下要提倡學生參與是大學責任的觀點,是難以執行的;亞洲地區的大學多是此類型。
就客戶型而言,由於將高等教育視爲商品,因此作爲消費者的學生滿意度就成爲提升大學競爭力的關鍵,故大學有義務來促進學生的參與,其目的是爲了準確地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但學生也並無義務要提供這些相關資訊給大學;此類型以美國作爲代表。
就夥伴型而言,多數的北歐國家已將學生定位爲合作伙伴的關係,甚至已列入法律中,規定高等教育的管理應由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三方所負責,因此學生不僅獲得參與大學決策的權利,也有義務要擔負促進大學教育改善的共同責任。
除了從責任定位的觀點來解釋學生參與外,Tanaka也參考Healey等(2010)所提出的參與目標三層次論,來提供更多對於學生參與的定義概念:
一、微觀層(Micro):參與自己以及其他學生的學習。
二、中觀層(Meso):參與品質保證和改善的過程。
三、巨觀層(Macro):參與策略的發展過程。
在微觀層,學生參與的核心目標是改善學生個人的學習經驗和成果,並且若將同儕間互相支持學習活動也納入其中,則改善其他同儕的學習成果也可被認爲是微觀層的核心目標之一。
在中觀層,學生參與的主要目標是將學生的意見納入教育評估和改善過程中,學生經驗和觀點的蒐集方式有直接性的(如學生和導師之間的個人觀點交流)和間接性的(如透過問卷調查彙總觀點)。就廣義而言,直接性的參與方式有兩種:參與外部品保和參與內部品保。外部品保的學生參與是以第三方品保組織的聘用身份進行某種評估活動,如以評鑑小組成員的身份進行受評單位的認可審查作業;內部品保的參與則是多以:(1)產出學生報告(student report)提交給外部品保機構;(2)參與這些品保機構的訪談,和/或(3)學生作爲大學內部品保組織的主要成員參與相關活動。
在巨觀層,學生參與的主要目標是將大學的運作反映在學生的利益上,而若是學生和大學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則需要雙方的對話,以便闡明共同點,且亦需要考量到社會整體的利益;此外,學生參與大學的管理亦可被視爲能增進大學決策過程透明度。
綜上所述,Tanaka認爲學生參與的定義應可強調微觀、中觀和巨觀層面目標的完成,即:學生參與是指學生向大學提供自己的資訊和資料,以實現下列任何或所有的目標:(1)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或同儕的學習成果;(2)確保或提高大學教育的品質;(3)反映學生、大學和大學所在社會的利益。
學生參與之國際實例
一、歐洲高等教育區現況
根據「2020年波隆納歷程實施成果報告」的數據統計顯示,在2016-2017年「歐洲高等教育區」有20個國家/地區,學生能充分參與品保活動,包括參與國家級品保組織的治理、擔任品保審查委員,準備自評報告、參與外部品保的決策及後續的追蹤過程。有24個國家/地區,學生能參與上述品保活動中的某些項目。然而仍有6個國家/地區,並未將學生參與納入品保程序或是品保組織的治理。由此可見「歐洲高等教育區」推動學生參與的成果,但也還有努力的空間(European Commission/EACEA/Eurydice, 2020)。
二、品保組織認可機構及歐洲各國學生會
「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協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ENQA)爲歐洲當地及歐洲以外的品保機構提供認可服務。ENQA推動學生參與高教品保的方式爲要求每次品保審查委員會中須包含1位學生代表,而這位代表是從歐洲學生會(European Student’s Union, ESU)之品質保證學生專家庫(ESU’s Quality Assurance Student Experts Pool)中產生的。ESU源自於1982年的西歐學生資訊局(the West European Student Information Bureau),從一個只是資源分享的組織,蛻變到對於歐洲高等教育以及波隆那歷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機構,現今由45個歐洲國內學生會(共來自40個歐洲國家)所組成(European Student’s Union [ESU], 2023)。
自2009年起,ESU通過建立品質保證學生專家庫來支持ENQA的品保審查,增進歐洲高等教育的品質。這些學生專家從一年一度的申請名單中(每年春季開放申請),由ESU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 遴選出。爲了確保學生專家代表具備品保程序、ESG內涵等知能,ESU與ENQA合作開設培訓課程,這些代表會接受讀書會(Study Session)、工作坊或其他訓練,並由指導委員會督導。對於培訓學生品保知能,有時也會提供獎金支持通過申請參與課程的學生。
三、亞洲地區─香港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Hong Kong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HKCAAVQ;以下簡稱評審局)於1990年成立,前身爲香港學術評審局,以獨立的法定地位爲香港高等教育機構的學位課程進行評審;後於2007年根據《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條例》(第1150章)改組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2023)。評審局主要爲香港的教育機構提供學術評審及顧問服務,也爲個人學歷提供資格審覈,並負責香港地區的資歷架構管理。評審局爲教育及培訓機構、課程營辦者和市民大衆提供與品質保證相關的評審及評覈服務,除履行其法定職能外,評審局亦爲政府部門和其他團體就教育資歷及標準事宜提供顧問服務(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2023)。
在學生參與模式方面,評審局自2017年起,爲增進學生對於評審局服務的瞭解,並蒐集學生意見,瞭解其學習經驗,故定期辦理學生聯絡小組會議(student liaison meetings)。參與會議的學生代表是由已獲評審局認可通過的高等教育院校所推派,每校最多可由2名代表參與。歷年辦理情況如表一所示。
評審局在會議中主要向學生介紹其提供的服務、四階段質素保證程序、評審準則和過程,以及分享高等教育的最新發展,亦曾邀請過來自澳洲及英國的專家學者分享學生意見的重要性和品保經驗。在2020至2021期間,學生連絡小組會議因關注如何在評審局的質素保證程序中納入學生意見之議題,故從學生連絡小組會議的出席學生當中,挑選5位學生領袖代表,爲其提供相關的教育質素保證培訓,並邀請這些學生參與籌備學生聯絡小組活動事務,爲這5位學生領袖代表於2020年11月安排2次討論會議。
結語
根據前述學者Tanako的分析,由於學生參與的定義及方式十分多元,因此學生在相關參與活動的實務上,所扮演的角色及連帶而來的責任及義務皆不相同。以歐洲地區的ENQA、ESU及AQU爲例,因爲有相關的法令作爲基礎,故學生被視爲高等教育中與教師及行政人員平行的重要關係人,也因此在品質保證的過程中取得了具有裁量權的正式地位。至於在亞洲地區,以HKCAAVQ爲例,學生參與主要仍以被動性的邀請方式參與品保的歷程,參與的程度及方式皆仰賴品保執行者的決策而定,尚未取得正式之地位。雖然亞洲目前在學生參與程度上與歐洲相距甚遠,然而亞洲地區仍十分重視學生對於學習相關經歷的意見,因此會在品保過程中有限度性地納入學生相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