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鋒線羣互搭衝擊 鵜鶘致命出招太陽陷困境
英格倫可持球與無球的特色,帶給太陽大麻煩! 美聯社
太陽與鵜鶘第四戰,鵜鶘打出4場中最精采一役,將比數扳平成2:2,更將聯盟龍頭提前打到垃圾時間,從附加賽一路打上來,還能把系列賽打到如此拉鋸,實令外界跌破眼鏡,但更令人欽佩的是,這支年輕球隊居然還在越打越強。
總教練格林(Willie Green)季後賽初體驗的意外驚豔,實爲一大主因,特別是在變陣破招方面的迅速,特別令筆者印象深刻。
前文「鵜鶘攻守變陣收奇效 布克缺席太陽如何因應?」提到他於第二戰的變陣,第三戰太陽分別做出了迴應:針對對手提速與三分,提升了防守強度與擴大防守圈;關於兩側背框進攻&三分,則加強了底線防守,還時常以2-3區域聯防態勢佈陣(該役紐奧良底角三分0中),進而成功壓制了第二戰鵜鶘逞威的底線攻勢(背框&三分)。
進攻方面,太陽則透過艾頓(Deandre Ayton)與麥基(JaVale McGee),或者加速空切,或者多段式變速,總之離籃框更近的接球與強攻肆虐禁區,再透過保羅(Chris Paul)第四節的擋拆中距離接管比賽,守下勝利。
原本很有機會到手的勝利,下半場豬羊變色,可貴的是第四戰年輕鵜鶘並未因此沮喪,還很快地做出攻防兩端的有效應變,都是確實針對第三戰不足之處,而且確實地抓住了失去布克(Devin Booker)後太陽最直接的問題核心:保羅與艾頓都只有一個。在筆者看來,鵜鶘第四戰的所有變招,都是衝此而來。
進攻端,猛攻艾頓只有一個。連續四戰太陽籃板都被鵜鶘虐,差別只在虐多虐少,原因就出在鵜鶘強大的鋒線深度與尺寸;儘管太陽側翼陣容已經很不錯,面對鵜鶘前鋒羣,特別是有一定速度的幾位標準大前鋒,在禁區無論是搶板或是防守,一路都是吃虧,窺準這點,只要能在進攻時把艾頓拉出來,裡面就是鵜鶘的天下。
接下來就是執行面。前三戰紐奧良以英格倫(Brandon Ingram)與麥凱倫(C.J. McCollum)爲兩大進攻主力,他們的全面優點卻在第四戰更廣泛地被髮揮,也就是都同時能打持球與無球。
前三戰精彩表現,讓太陽不得不更具焦於兩人的持球進攻,只是第四戰風向起了變化,兩人持球時間其實都在減少,改以更多無球混淆對手的防守策略,一旦接到球,也更動起來打,包括接球后的加速突破與出手,這些都是爲了攪亂太陽的防守佈陣。
取而代之提高進攻參與度的,主要則由瓦藍邱納斯(Jonas Valanciunas)與南斯(Larry Nance Jr.),特別是前者,在第四戰重要性不亞於兩大箭頭。兩人在第四戰的傳接球次數都明顯提升,兩位優點同樣也是既能幫忙持球處理,同時也能切換爲無球一方。上述4位的排列結合,於是讓攻勢比起前幾戰太倚重兩位主力箭頭時,更加難以捉摸,亦擴大鵜鶘的鋒線優勢。
他們之間,本戰可以快速地互相切換傳接球角色:當英格倫與麥凱倫發動擋拆,艾頓通常就是得做防守抉擇的那位,不跟就有被兩位中距離高手急停跳投懲罰的風險,但倘若跟出去,瓦藍邱納斯與南斯也能擋拆順下,或者禁區樂搶進攻籃板(本場19:12)。
瓦藍邱納斯在第四戰加入策應與進攻,拆解太陽防線。 美聯社
若改由瓦藍邱納斯或南斯處理球,也時常可見他們與雙箭頭玩更多的手遞手(細節還不乏雙檔、三檔)或妙傳,讓兩位尤其是英格倫,能透過無球跑動輕鬆錯位或強迫對手換防,艾頓往往也是那個被針對得協防換防之人。
但就算艾頓協防換防成功,英格倫與麥凱倫只要再度切換成傳球角色,把球傳給此時變成在弱邊錯位的兩位禁區組,看是要強攻籃下,亦或者兩人也都有外線射程。
有讀者或許會問,如果太陽防守又對到位了?那兩位長人只要再一次轉換傳球模式就好呀,這種出手不必盡其在我的防不勝防,纔是太陽更棘手的麻煩。
鵜鶘此戰最令筆者暗自激賞的,正是他不再只強調由兩大箭頭持球主導攻勢,而是更多人蔘與進整個團隊進攻,且都能扮演多元角色。
上述4位只是主要代表,其實包括其他角色球員的積極跟進空切,以及艾爾瓦拉多(Jose Alvarado)的勇於突破,都爲第四戰做出貢獻。太陽絕不是一支防守不好的球隊,但臨場面對鵜鶘一下子水銀瀉地從點變成面的進攻,確實有些來不及反應。
更艱困在於,點變成面後,鵜鶘敢於更擴大鋒線優勢,吃人夠夠。即使太陽防線不俗,拆開來點對點往往身材就是吃虧,鵜鶘甚至好一段時間首度嘗試英格倫、瓦藍邱納斯與南斯3鋒線,3人都能大量錯位,都能持球進攻,像是瓦藍邱納斯就趁機專挑麥基單打數次,也都能打無球,還都能傳球。
當他們同時在場,太陽真的萌生不曉得該守誰之感,畢竟艾頓只有一個,也因此成爲紐奧良這場比賽正負值最高的三人組合,連袂上場僅9分鐘左右,就狠搶7個進攻籃板;事實上,此役3人組合正負值最好的幾組,都是這三位加上瓊斯(Herbert Jones)的排列,很明顯就是鋒線壓制的成效。
防守端,則是在吃過兩場慘痛教訓後,決心徹底針對保羅。
太陽的兩勝,幾乎可以說都是靠第四節保羅所收下,鵜鶘此戰因此從開場,就派上陣中最倚重的防守者瓊斯,從後場就開始緊黏,包括不時被換防的麥凱倫,以及下半場另一位銜命橡皮糖式防守,還以一年級菜鳥之姿,第四節做了17年老球皮兩次進攻犯規,外加神偷式抄截,進而逆轉場上氣勢的艾爾瓦拉多,總之正如主帥格林所說,反正就是竭盡所能增加保羅接球跟進攻難度以及體能消耗。
在布克傷退後,稍微一想就能理解,這就是最高投資報酬率的防守策略。保羅是第四節的致命先生,同時間他還是缺少持球進攻手的太陽團隊進攻命脈,一旦另外一位有持控球能力,還有高超單打能拉開防守圈的布克不能上場,只要凍結保羅,幾乎就同時拔去了團隊進攻與第四節殺手。
同時間鵜鶘還加強了對艾頓走位的限制,有了上一戰經驗,爲了限縮保羅,鵜鶘的擋拆防守往往不惜雙人夾擊,但一定會有另一位上中阻擾艾頓進禁區要位,也更頻繁地使用繞前防守,都是爲了增加他接球困難。
且當保羅被更加嚴防,亦代表兩人連線會更多地被切斷,本場即使艾頓出手仍高效,終究還是得從20次的影響力降至14次,這說穿了也是始於針對保羅的反饋。
加上賽後傳出的壞消息,保羅似乎還在比賽中左手不適,此戰因此在內外交迫下,後面42分鐘0分進帳。當頭號得分手傷缺,第三得分手仰賴傳球,第二號得分手兼主控卻被嚴防針對外加受傷,鳳凰城主場吞敗,似乎就沒那麼不合理。
放眼後續賽事,太陽的問題與機會,就全部要看那一衆側翼副將們了。囿於鵜鶘的優勢鋒線與本身部分位置的深度問題,太陽不太可能放雙控,想拉另外一個標準禁區上來只剩畢永柏(Bismack Biyombo),卻又怕進攻空間問題遲遲不敢,所以在保羅艾頓各只有一個情況下,主要皆由5位側翼瓜分其他時間。問題是面對鵜鶘鋒線羣,幾乎個個都是身材劣勢,尤其阻止不了對手強攻禁區、狂搶籃板。
要化解這種窘境,只要進攻端能予以回擊。問題是從季賽開始,他們在進攻端普遍都是偏接球出手的綠葉,缺少持球進攻能量,造成就算能反過來形成錯位,也無法懲罰對手,季後賽以來尤其是近兩場,本該視爲最基本任務的三分球,還低迷不振,無怪乎對手能在第四戰肆無忌憚的派上大陣容:你的小不能懲罰我,我當然不客氣的開大壓你。
放眼第四戰,這絕對會是太陽當務之急。當鵜鶘越打越遍地開花,鳳凰城方面必須要有人想辦法把三分球投進去,持球能力較強如布里吉斯(Mikal Bridges)與強森(Cameron Johnson),也要有幫扛進攻的決心;季後賽陷入無比低迷卻依舊是陣中少數有持球&控場能力的佩恩(Cameron Payne),又是否能回神,分擔保羅肩頭重擔?
如果自己慣用的較小陣容,無法以速度、準頭打下對手的優勢鋒線,那麼第四戰遭遇的所有麻煩,都會全部再來一次,龍頭球隊成員們的驕傲,是時候該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