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擬設大灣區碳市場

各界喊話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情況

在全球「減碳」浪潮下,港交所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主管許淑嫺6日表示,香港難建立一個獨立的碳排放限額市場,因此正與廣東及深圳碳交易所溝通,期望藉助對方經驗,在年底前完成研究建立粵港澳統一碳市場,並利用「債券通」及「滬深港通」等管道,將國際者帶入此一市場。

許淑嫺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做出上述表示。她還提到,港交所已成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是亞洲第一個ESG等多資產可持續投資產品平臺,亦已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訂備忘錄,共同研究雙方在境內外市場合作的可能性,推動交易所清算技術合作等。

2013年12月,廣東正式啓動碳排放權交易,將鋼鐵、石化、電力、水泥、航空、造紙等六大行業共250家左右的控排企業納入碳市場範圍。經過多年推動,據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資料顯示,截至7月11日,廣東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1億噸,佔大陸碳交易試點38.63%,穩居首位。累計成交金額人民幣(下同)42.37億元,佔全國碳交易試點36.16%,爲大陸首個配額現貨交易額突破40億元大關的試點碳市場。

2021年初舉行的廣東省兩會上,民進廣東省委會建言,在粵、港碳標籤互認基礎上,主動展開相關研究,借鑑粵港債市通、股市滬港通做法,建構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開通粵港碳市場直通,推動大陸碳市場對外開放,鞏固香港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3月時表示,大灣區現在有兩個碳市場,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深圳,香港也需要碳市場。但是香港這個經濟體所產生的碳排放總量和獨立運行碳市場所具備的流動性非常不夠,因此更好的選項就是考慮在大灣區建立一個統一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