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海再掏1000億
今天上午,上海又有了新的大動作。
分別是總規模500億元的上海市產業轉型升級二期基金、總規模500億元以上的國資併購基金矩陣。兩隻總計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投資基金設立,標誌着2025年上海迎來新的資本活水。
先說上海市產業轉型二期基金。首期基金100億元,重點投向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汽車產業、新材料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工業服務業。
早在2015年,上海就開始籌劃產業轉型基金一期。當時上海市經信委將管理的專項資金歸併,形成10億元規模的一期基金。
該基金在2017年開始進入實質投資階段。主要圍繞有三個投資方向,一是“中國製造2025”進行直投,二是根據上海結構調整和發展重點跟投,三是投向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即所謂的“四新”經濟。
當時上海設立這隻基金,帶有“試驗”性質,希望能夠成爲政府產業基金運作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而且在設立之初,這隻基金就體現了耐心資本的特徵,投資期限和存續期限分別爲6年與10年,在同一時期各地設立的政府引導基金中,算是較爲長期的資金。
2021年,上海市財政局發佈了對上海市產業轉型升級投資基金的績效評分。其中寫到:
截至2020年底,產業基金的子基金組建完成率100%,且與投資領域相符;計劃資金、實際資金的撬動倍數分別爲22.96、11.75,財政資金放大效應較爲明顯;已投資的92個項目中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的企業佔比82.6%,投資定位契合產業基金設立目標;被投企業2020年在職員工增長率16%,獲得專利增長率13.6%,較好發揮了產業帶動作用。
可見一期基金完成了歷史任務,在上海產業轉型的發揮了重要作用。當然轉型升級並非一蹴而就,當年一期基金規模較小,只有10億,且所投項目八成以上都是中後期。而這次二期基金大手筆掏了500億(首期100億),不僅能夠爲上海產業升級貢獻更多助力,而且在前沿科技和早期投資上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再看500億的國資併購基金矩陣。
併購是自去年以來持續走熱的話題。且不說陸續出臺的全國性政策,單是上海市和各區縣就發佈了不少政策方案。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去年12月10日,上海市發佈的《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簡稱《行動方案》)。
在該《行動方案》中上海提出了未來三年的目標,力爭到2027年,要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併購案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併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
其中還特別提出,要聚焦培育併購基金,引入專業賽道市場化併購基金管理人,設立並用好產業併購基金,相關併購基金設立納入快速通道。用好100億元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併購基金,設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併購基金。
而這次設立的500億國資併購基金矩陣,想必也是在上述併購基金基礎上,繼續出資組建。可見上海搞併購是拿出了真金白銀,動了真格的。
而且從數據上看,去年上海的併購交易就已開始升溫。據投中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度併購報告》顯示,2024年上海併購數量126家,排在全國第四;併購規模113.82億美元,僅次於浙江排在全國第二。
舉兩個領域的例子,一個是“國企改革”,另一個是“集成電路”。
國企改革領域,2024年4月上海國投公司與科創投集團重組此次重組成爲新的上海國投。2024年9月5日,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兩大頭部券商宣佈合併重組,目前已將官宣爲“國泰海通”。2024年10月18日,上海電氣發佈公告,擬30.82億元收購控股股東電氣控股持有的上海寧笙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而獲得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50%股權,全面挺進智能機器人賽道……
可見,國資國企改革這條路上,上海正在朝着更大、更強、更新的路徑演化。
再看集成電路領域,上海的半導體公司正掀起併購潮。
比如,滬硅產業正籌劃購買上海新昇晶投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昇晶科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昇晶睿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少數股權等資產。
華大九也發佈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購買芯和半導體的控股權。至純科技正在籌劃購買貴州威頓晶磷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權。新相微拋出併購計劃,收購深圳市愛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豐明源要收購成都半導體公司易衝科技的控制權……
而且去年10月,總規模超21億元的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二期基金(簡稱“二期基金”)完成募集。其中“併購”是這次二期基金核心的投資邏輯。
再回過頭來看這次上海500億元的上海市國資併購基金矩陣。投資方向不論是國資國企改革,還是集成電路,亦或是上海優勢產業如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民用航空、商業航天、消費等,都將大有可爲。在上述多個領域涌現出標杆性的併購案例,只是時間問題。
總之,這次上海計劃拋出“500億+500億”的大手筆,不僅在源頭上提供了更多資本活水,也在退出路徑上創造了更多機會。在城市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上海灘的創投風雲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