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銀行: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助力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贛州銀行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如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業務流程、降低貸款利率、壓縮轉貸環節等,有效降低了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創新金融產品,滿足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

贛州銀行深知不同企業的融資需求存在差異,因此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創新推出了多款金融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企業的多樣化融資需求,還爲企業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的融資解決方案。例如,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推出了“科貸通”“科創貸”產品;針對政府採購供應商推出了“政採貸”產品;針對特色產業客羣推出了“贛銀惠貸”系列定製化產品;針對個體工商戶及新市民推出了“創業貸”產品;針對優質納稅企業推出了“樂稅貸”“流水貸”等產品,並引入政府風險補償金和銀擔總對總合作分險機制,積極滿足缺少有效抵質押物的各類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理融資需求。

對於中大型企業,贛州銀行積極推行鏈式融資服務,推出了“贛銀E鏈”“訂單貸”“信保融資”等系列供應鏈金融產品,通過與“鏈主”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深度合作,實現了資金的高效流通和成本的有效控制。這種融資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增強了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提升服務效率,節省企業時間和交易成本

贛州銀行深知企業融資的時效性和便捷性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贛州銀行對業務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通過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推行線上化服務等方式,大幅提升融資服務效率,爲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交易成本。在貸款申請和審批方面,贛州銀行推行了線上化服務模式,並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業務流程進行了標準化、線上化改造,實現了對貸款申請的快速審批和放款。企業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和“贛銀快貸通”小程序等渠道在線提交貸款申請,並在審批通過後進行自助提款、還款,無需再到銀行櫃檯排隊等待,貸款申請手續和所需資料更加簡單,業務處理效率提高了30%以上。在賬戶管理和結算方面,贛州銀行對企業網銀、手機銀行、微銀行等系統功能及操作界面進行了優化,企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進行賬戶餘額、交易明細等信息查詢和資金劃轉、結算。此外,贛州銀行還推出了跨境支付、電子票據等多元化結算方式,滿足了企業不同場景下的支付需求。

降低貸款利率,減輕企業直接財務負擔

降低貸款利率是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關鍵舉措之一。近年來,贛州銀行通過調整內部資金定價、優化信貸結構等方式,不斷降低貸款利率水平,切實減輕企業利息負擔。首先,對普惠貸款實施差異化定價策略,將內部資金定價優惠幅度從30BP提高到70BP,鼓勵、引導分支行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推動貸款利率不斷下行。其次,針對優質客戶和重點支持行業,如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贛州銀行實行了更加優惠的貸款利率政策,以支持這些行業的創新發展。此外,還通過與政府、擔保機構等合作,爲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了低息貸款和擔保貸款等支持措施。

江西某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就是這些優惠政策的直接受益企業之一。公司負責人黃先生表示:“近兩年明顯感覺到貸款更容易、也更便宜了,我們在贛州銀行的貸款利率下降了1.3個百分點,去年1月份還收到了贛州銀行的2.5萬元減息返還資金,有效減輕了公司的財務負擔。”在這些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贛州銀行近三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年均下降0.5個百分點以上,累計向3萬餘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讓利5.5億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企業的融資可獲得性。

壓縮轉貸環節,降低企業間接融資成本

吳先生是江西吉安新干縣一家小微企業的負責人,以前在銀行貸款中最讓他苦惱的就是到期續貸問題,因爲他當年是在資金需求高峰期辦理的貸款,導致貸款到期時間往往也是企業最需要用錢的時候,特別麻煩。與吳先生有着同樣煩惱的企業老闆還有很多。除貸款利息外,還貸週轉金“使用費”等也是企業辦理續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費用支出,間接推高了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爲了減少客戶的這些間接成本,贛州銀行大力推廣使用“無還本續貸”和“流動資金循環貸款”模式,不僅大幅縮短了企業續貸辦理時限,節省了轉貸成本,還提高了貸款資金使用效率,企業可在急需用錢時“隨借”、在資金充裕時“隨還”,降低了貸款資金的閒置成本。近幾年,贛州銀行已累計爲各類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超過300億元,爲企業節省轉貸成本約2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是重點支持服務對象,2024年1-6月累計爲1300餘戶小微企業辦理了無還本續貸、金額達47億元,2024年6月末該行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餘額已突破110億元,爲降低小微企業間接融資成本發揮了巨大作用。

這些減費讓利措施的實施,讓越來越多的企業享受到了更加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減輕了財務負擔,提高了經營效益。同時,這也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增強了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龔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