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再次引發爭議,網友集體不買賬:演員賺那麼多感動了誰

近年來的感動中國讓大家越來越看不懂了,平凡的感動逐漸消失在大熒幕上,更多的被一些所謂的知名人士代替。

尤其是今年的感動人物一出,大家更是激烈地進行討論,什麼運動員,演員,甚至還有外國人,質疑之聲遍地,這些人都能上感動中國?感動中國爲何越來越看不懂了?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感動的標準

“感動中國,十個人沒一個感動我,我是不是太冷漠了?”

網友評論

這句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的靈魂拷問,揭開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近年來所面臨的尷尬處境。

曾幾何時,我們守着電視機,被那些節目中普通人的英雄事蹟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反觀現在,面對着一張張光鮮亮麗的面孔,一個個“高大上”的頭銜,我們卻很難再找到共鳴。

內心深處那根名爲“感動”的弦似乎也很久沒有被撥動了。“感動中國”的故事是不是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九位行業人物獲獎

原來作爲草根英雄的舞臺,是平凡生活中閃耀的人性光輝的最佳平臺。比如之前白方禮老人腳踩三輪車,拾荒來幫助學生,而叢飛在身患癌症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義演。

他們的故事即使沒有華麗的詞語,但讓人感受到內心的震撼,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動中國”的舞臺上,科學家、演員、運動員甚至外國友人都成了常客,那些曾經讓我們熱淚盈眶的普通人,卻似乎銷聲匿跡了。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俞鴻儒

例如奧運冠軍張雨霏、表演藝術家牛犇等人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也是迎來了大家的討論,他們的成就固然值得肯定,但本身就成績斐然的他們,真的還需要宣傳嗎?

讓不少網友感到困惑:難道只有這些“高大上”的人物,才能代表“感動中國”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被各種熱點分散了。

大家都習慣了娛樂至上的氛圍,對那些講述苦難的故事也開始感到膩了。“感動中國”節目爲了迎合觀衆的口味,也不得不調整自身的定位,將目光投向那些更具社會影響力和話題性的“精英羣體”。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張雨霏

這種包裝過的感動是正確的嗎?它還能否擔負起“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使命?

包裝的感動

感動中國”的現在的評判標準,其實也反映了大家的價值觀正在慢慢的發生變化。

在一個追求效率、崇尚成功的時代,人們似乎更願意相信“成功學”的神話,而對那些來自平凡生活的感動,逐漸失去了耐心和興趣。

現在我們越來越習慣用“成功”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用“成就”來定義什麼是“感動”。

202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穆言靈

在這樣的想法中,奧運冠軍、科學家,這些曾經就出現在大衆視野,原本就享受着鮮花和掌聲的“成功人士”,自然而然地成爲了“感動中國”的主角。

當感動變成了一種“包裝”,一種被精心包裝和宣傳的“產品”,它還能否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那些被選中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們的故事固然勵志,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卻顯得遙不可及,難以產生共鳴。

生活中的感動

我們渴望看到的是,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人,那些爲了生活奔波卻依然心懷善念的普通人,那些身處困境卻依然不放棄希望的普通人。

這些人的故事雖然沒有那麼“高大上”,卻更加真實,更加貼近生活,也更能引發我們的共鳴。

說到平凡的感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隨處可見。

生活中的感動

疫情期間,不顧自己安全的醫護工作者,用生命守護大家;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不辭辛勞,默默付出,築起了堅實的防疫屏障;外賣小哥和快遞員在大街小巷忙碌,確保城市正常運轉和居民生活需求。

他們的故事即使並不算得上是轟轟烈烈,但卻是我們隨處可見,也能去學習的榜樣,這樣的人才更應該被宣傳。

他們,纔是我們身邊最值得尊敬和學習的“感動中國”!我們需要的是擁有更多的共鳴。

辛苦的疫情工作者

感動的共鳴

“感動中國”的評選標準,不應該是一把冰冷的尺子,將“感動”量化成一個個可供比較的指標。

真正的感動,不在於你的身份、地位或成就,而是因爲你熱愛生命、堅守善良、追求美好。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來自平凡生活的“無名英雄”身上,我們會發現,“感動”其實無處不在。

白方禮老人

還記得那位形象邋遢,被大多數路人碰見就嫌棄的胡雷嗎?

他靠撿廢品賺來的微薄收入,衆多的貧困家庭,甚至到23年末已經累計捐款一百多萬。

他不說大話,但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間的大愛。

原來的感動中國,像這樣平凡且普通的人非常多,但現在幾乎已經見不到這些平凡人的身影。

最美拾荒者胡雷

這些平凡生活中的感動能打動我們,是因爲它們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力量。它們讓我們相信,即使在普通日子裡,世界依然是美好的,生活依舊是值得的。

與其說我們需要一個“感動中國”,不如說我們需要一個“共鳴中國”。

我們需要一個能夠讓我們看到自身影子,感受到共鳴和溫暖的“感動中國”。

網友評論

希望“感動中國”這個節目能夠多聽聽大衆的聲音,多關注身邊衆多普通人的故事,他們雖然來自平凡的生活,但身上卻有着不平凡的光芒。

通過這些真實感人的故事,喚起大家內心深處的善良和共鳴。

與其追求“高大上”的感動,不如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感動中國節目

真正的感動,從來都不需要刻意去尋找,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迴歸初衷

“感動”它並不是沒有定義的,像現在這樣的表演現象。應該堅決叫停,“感動”理應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行動中。

感動中國這個節目的初衷,是希望我們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行動學習這些人物身上的優點,點亮社會。

雖然我們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但也可以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用專業的態度和熱情的服務,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即便是一名學生,也可以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身邊的同學。

上班族

給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對陌生人報以真誠的微笑,爲社區的環境衛生貢獻一份力量,每一個微小的善舉,都是一顆愛的種子,播撒在社會的土壤裡,終將開出美麗的花朵。

“感動中國”的評選,不應該僅僅是一場年度盛典,更應該成爲一種社會風尚的引領。它應該引導我們去關注那些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去發現那些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去學習他們的精神,踐行他們的行動。

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自身做起,用心去生活,用愛去對待身邊的人,我們就能創造出更多真實的感動,讓“感動中國”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成爲一種社會共識,一種生活方式。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

“感動中國”這四個字,寄託着很多人的希望和期盼。

我們希望他能回到那份最初的感動,關注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無名英雄,通過真實感人的故事,喚醒大家內心深處的善意和感動。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

我認爲節目的立意更應該注重讚揚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的小愛,來溫暖大家的行爲,當然這些“有名人士”也是需要進行宣揚,但我感覺這些事蹟和之前的感動中國的立意完全不同。

完全可以另外籌措一檔新的節目去讚賞這些功勳者,但千萬不要讓大家心中的感動中國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