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下猛藥了!

作者:鄧新華

媒體報道,廈門取消島內限購。同時,在廈門市轄區範圍內,多子女家庭(二孩及以上)購買的第二套住房認定爲首套,購買的第三套住房認定爲二套。

廈門以前的房價漲幅全國矚目,比很多一線城市都漲得快,所以調控也挺嚴。隨着樓市寒冬到來,廈門不斷放鬆政策,這次終於“擠”出了一大坨“牙膏”。

還有更多城市仍然在緩慢“擠牙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樓市下滑“剎不住車”,在這種情況下,“擠牙膏”式的放鬆,實在是有些讓人看不懂。

最近一些講樓市的自媒體在炒作一件事情,說是鄭州有對小夫妻,2021年買了房,眼裡有了光,現在眼裡的光又消失了。

許多短視頻主播,不斷說樓市的下滑態勢恐怕“剎不住車”。恐慌的情緒籠罩了網上的輿論。

數據上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0月70城房價數據,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爲下降0.3%,二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0.2%,二手房價下降城市增至67個,創新高,只有杭州、三亞兩個城市上漲。

70城二手房價指數環比下跌0.6%,連續5個月環比下跌,跌幅連續三個月持平後再次擴大。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新房環比分別+0.2%、-0.4%、-0.7%、-0.5%。二手房環比分別-0.8%、-1.1%、-0.8、-0.5%。

這數據還是在認房不認貸、降低存量房利率等利好下出來的,可以說實在慘淡。

恆大爆雷、碧桂園爆雷……萬科接近爆雷,但被“爸爸”和“爺爺”救了。

並不是所有開發商都有好“爸爸”、好“爺爺”。似乎,樓市下滑“剎不住車”的擔心很有根據。

經濟復甦方面,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高於上個月的3.6%;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7.6%,上個月只有5.5%。消費方面有去年基數低的原因,但這兩個數據都是高於市場預期的。當然,PMI、出口和物價,這些數據都不好看。

經濟在微弱復甦,但萬衆期待的明顯起色,則遲遲沒有到來。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922億元,同比下降9.3%;房屋施工面積8228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3%;房屋新開工面積79177萬平方米,下降23.2%。

樓市慘淡,影響的不僅僅是它和它的上下游行業,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全國的民間信用。央行信用擴張,但樓市下滑導致民間信用收縮,央行的拳頭就像打在棉花上。

今年以來,在力促樓市恢復方面,央行是做得最多的,放鬆信貸、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前幾天,央行行長潘功勝還表示,“引導金融機構保持房地產信貸、債券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但是反觀地方,雖然有一些城市放鬆的步伐較快,比如南京,但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還是在“擠牙膏”。

來,看看深圳是怎麼“擠牙膏”的。

實施了多年的“三限”,在樓市下滑了幾年之後,也只取消其中的一限……這還是土地拍賣環節,更不要說限購、限售等市場環節了,那更是半天才邁出一個小碎步。

真是“擠”得一手好“牙膏”。

網上有個梗說,“他因爲從中間開始擠牙膏,被老婆趕出了家門。”這個人真應該向深圳學習啊。

當然,“擠牙膏”的不僅僅深圳,廣州擠得快一點點,但也是深諳“擠牙膏”的藝術。北京、上海和深圳差不多。

而“擠牙膏”的放鬆方式,對樓市整體信心的恢復極其有限。

首先,老百姓會想,你這麼一步一步地放鬆,那是不是隻要樓市出現上漲的勢頭,你又會馬上收緊呢?

如此,樓市上漲空間有限,下跌空間卻是打開的,那我還是租房住吧,住得擠一點算了。老百姓對樓市的信心不恢復,民間信用還是會繼續趨向收縮。

其次,萬一房企發生連環爆雷,這種“擠牙膏”的行事作風,會錯過維持金融穩定的最佳時機。

地方爲什麼不像央行那麼雷厲風行呢?

可能在領會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方面,地方沒有央行領會得深。中央會議可是明確說了,“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但地方的放鬆速度、調控節奏卻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當然,地方也有地方的苦衷,這可以理解。所以,也得想辦法消除地方的顧慮。

經濟學說,流動性也是財富。一個商品、一份資產,有流動性和沒流動性,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假設你種了1萬斤糧食,村長下個命令,“不準城裡人買”,那你的糧食還是那1萬斤糧食,但價值下跌一半以上。村長又下個命令,“不準鄰村的人買”,那你的糧食價值又會下跌。反過來,放開流動的限制,就是增加糧食的價值。

取消樓市限購、限售,就是增加樓市的流動性,這等於是不花財政一分錢,就給老百姓增加了一筆財富,爲經濟體注入強大的驅動力。

當前,“樓市下滑剎不住車”的輿論剛剛擡頭,不能任由這種輿論蔓延下去,否則可能形成負反饋,讓行業跌進深坑。

應該迅速、堅決地取消各種行政限制,恢復樓市流動性,用行動告訴老百姓:“恢復樓市流動性,我們的決心是很大的。”

如此,明年的經濟才能具有強勁的復甦驅動力,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變得好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