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全面禁售檳榔了

文\熊貓的熊

”他們被割掉舌頭,他們被切去牙牀,猙獰的手術傷疤撕裂他們的臉龐,癌變的噩耗宣告着死亡……

他們都曾是檳榔的癡迷愛好者,並堅信是那顆黑色果子,將他們帶入病魔深淵。“

2013年,一篇題爲《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的報道,真實而又殘酷的講述了一羣檳榔癡迷愛好者的故事。這篇引發轟動的文章,在當時一度掀起了抵制檳榔的浪潮。

但九年時間過去了,“割臉人”的悲劇還在繼續。9月10日,出生湖南的歌手傅鬆,因口腔癌去世,終年36歲,他在去世前呼籲:

珍惜生命,遠離檳榔。

在“36歲歌手嚼檳榔6年因口腔癌過世”的話題登上熱搜後,就在這兩天有報道說,義烏市場監管部門宣佈禁售檳榔。

作爲外界公認的“軟性毒品”,禁售檳榔的消息,似乎讓人們看到了曙光,然而在千億產業面前,它能夠徹底撬動那條利益鏈嗎?

01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配酒,天下我有。

即便你不吃檳榔,應該也聽過類似的俗語。中國新聞週刊去年的一篇報道曾提到,全國檳榔消費者超1億人,主要分佈在湖南、雲南、廣西、海南、臺灣等南方地區:

海南約38.42%的人口有嚼檳榔的習慣;湖南更是有近2600萬人喜愛嚼檳榔,佔到湖南總人口的三成。

但檳榔和香菸一樣,是典型的成癮性消費品。關於檳榔和口腔癌症之間的因果關聯,證據已經太多太多了。即便那些上癮的人,恐怕都不會否認長期咀嚼對口腔造成的傷害。

早在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檳榔列入“黑名單”,和菸酒、砒霜等同列爲一級致癌物。2017年,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致癌物清單中,檳榔果同樣赫然在列,被列爲一類致癌物。

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取消了“食用檳榔”的類別,檳榔不再作爲食品管理,也不能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義烏禁售檳榔”其實是誤讀,按照當地的迴應,是要把檳榔當做“檳榔製品”來銷售,不得按照食品來銷售。

簡單來說,檳榔和食品,不能混在一個區域賣了。這呼應了《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的調整。

從列入食品目錄管理,到不能和食品混着賣,不難發現,關於檳榔的管理,政策層面一直在收緊。然而這似乎阻止不了人們對它的喜愛。

在便利店,在婚喪嫁娶的宴席上,檳榔依舊風靡;一些檳榔品牌甚至懶得像香菸那樣,在包裝上印上有害的風險提醒;而檳榔的廣告依舊活躍在一些熱播的影視劇和綜藝中……

檳榔難禁,不僅僅是因爲它自帶提神醒腦的成癮機制,如此的龐大市場需求,更是產業和利益集團推波助瀾的結果。

02

一億人都在消費的檳榔,背後的產業帝國到底有多龐大呢?

《中國市場監管報》之前的報道,曾提到過一個數據:2011年至2018年,中國檳榔產業產值從558億元上漲至781億元,且呈繼續上漲趨勢。如果算上上下游的關聯產業,體量可能會更龐大。

相較於龐大的菸草帝國,這似乎不值得一提。但事實上,在以檳榔產業的重鎮,比如海南、湖南等地區,它甚至是結結實實的地方產業支柱。

比如在有“中國檳榔之鄉”稱號的海南萬寧,截至2020年,一共有242家檳榔初加工企業或合作社,近30萬農民從事檳榔種植。而萬寧的常住人口,一共才55.3萬人。

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當地人從事種植檳榔。

檳榔產業在海南,不僅僅侷限於萬寧。2020年《海南日報》報道,截至2019年年底,海南省檳榔種植面積達178萬畝,是海南230萬農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佔全省農業人口的41.37%……

海南是檳榔的重要產地,湖南則是重要的深加工地。

在“一部檳榔史,半數湘潭寫”的湘潭,在2001年,檳榔就成了當地食品工業的第一支柱產業。2017年,當地發佈了《湘潭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全方位支持檳榔產業,同時提到:

湘潭市檳榔產量佔全省生產總量的80%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80億元,稅收過億元,近15萬人從事與檳榔相關的工作。

拉動就業,貢獻利稅,“毒果”成“金果”。千億檳榔產業釋放的利好,讓這些受益地區,有着強烈的產業保護衝動。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兩股力量的角力:一邊是政策收緊,一邊是檳榔產業大突圍,試圖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海南日報》之前曾報道,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黃正恩透露,2020年以來,海南省擬將檳榔作爲地方特色產品進行立法保護。

而在湖南方面,當地市場監管局在回覆《關於湖南檳榔產業突破瓶頸健康發展的建議》時同樣作出答覆,“爭取通過地方立法確定檳榔‘地方特色產品’定位”。

列入特色產品,意味着檳榔將獲得更加“合法化”的身份,這是檳榔產業自我正名、擴大影響力的一個縮影。

2017年到2019年,檳榔品牌“口味王”連續三年冠名湖南衛視春晚。地方電視臺爲地方的支柱產業站臺,將檳榔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推向全國,形成了一種產業文化輸出。

儘管在2019年,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要求湖南的檳榔生產企業停止進行廣告宣傳。但缺少法律效力的自律文件,根本抵擋不住資本的力量。

比如去年播出的《吐槽大會》第五季,依舊在節目中公然爲湘潭鋪子的枸杞檳榔打廣告,聲稱檳榔加了枸杞後更健康。

03

當檳榔這一成癮性的致癌物高度產業化之後,嚴格管控,甚至全面禁售,面臨的就不僅僅是檳榔愛好者而大衆之間的觀念碰撞問題,更是傷筋動骨的利益博弈。

呼籲禁售檳榔,等於是要拿掉成千上萬人的飯碗,這些人包括上游的種植農戶,加工的企業和員工,終端的經銷商、零售店等等。

但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割臉人”、傅鬆式的悲劇,在地方的產業保護之下,將檳榔美化包裝成一種人畜無害的消費品,甚至賣給那些未成年人,真的合適嗎?

今天,澎湃新聞發文稱《全面禁售檳榔,該下決心了!》。有人說,檳榔不同於香菸,它沒有二手菸那樣的負外部性,香菸也沒有全面禁售。

問題在於,香菸從生產到銷售有嚴格的管控,有特許經營,但檳榔目前並沒有;再者,檳榔成癮造成的公共健康風險,不僅會釀成割臉、割舌的個體式悲劇,還是帶來沉重的負擔。

《中國牙科研究雜誌》在2017年曾刊登論文《預測檳榔在中國誘發口腔癌人數及產生的醫療負擔》,其中提到:

到2030年,湖南與檳榔相關的口腔癌患者將累計超過30萬,在全國則可能超過100萬,造成的醫療負擔可能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大大抵消檳榔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檳榔產業帶來的醫療負擔,是一筆繞不開的代價。所以檳榔在很多國家都已經被禁止銷售,而早在1994年,廈門就發佈了《關於在本市轄區內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的通告》。

好消息是,在嚴管甚至禁售方面,更多的地方已經陸續行動起來了。

2021年,廣州對檳榔廣告開展全面清理工作;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各經營戶不得銷售食品包裝和標籤標識的檳榔及檳榔製品……

要指出的是,包括義烏在內,這些地區未必是永久性地禁售檳榔,而是禁止把檳榔當作食品來售賣,但無論如何,它邁出了重要一步。

禁售檳榔,也許茲事體大,攸關千萬農戶的生計,但看着那一張張不忍直視的臉,我們應該更加堅定地向這個目標慢慢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