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路丨大國強縣看資溪:麪包香噴噴,民心甜蜜蜜

(原標題:改革開放之路丨大國強縣看資溪:麪包香噴噴,民心甜蜜蜜)

編者按:在中國大地上,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星羅棋佈,這裡熱氣騰騰——全國74%的人口就在縣域的場景中工作生活;這裡也生機勃勃——正是經濟轉型的第一現場。每一天,變化都在縣城發生,個體的努力通過地緣紐帶輻射出去,帶動整個區域大步向前。《大國強縣》系列策劃第一季選取六座縣城的特色產業,講述一縣一產的故事,它們中有衣食住行的“供應商”、有關鍵技術的“攻堅者”,也有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樑”。正是千百個縣域百花齊放,鋪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之路。

改革開放之路丨大國強縣看資溪:麪包香噴噴,民心甜蜜蜜(來源:視頻綜合)

羣山環抱、森林覆蓋率87.7%、主要經濟作物是毛竹,這幾個關鍵詞拋出來,一個平平無奇的小縣城形象是否已經躍然紙上?

但我若說這裡走出了4000多位百萬富翁、100多位千萬富翁、20多位億萬富翁,閣下又將如何應對?

資溪有多牛?

位於江西東部大山內的資溪縣,不種植小麥,也不加工麪粉,一個年產值近300億元的麪包產業就從這裡發源。

常住人口不足10萬,卻有4萬多人在參與麪包產業,資溪人在全國1000多個城市經營着16000餘家麪包店。他們不僅把店開到北上廣深,還把麪包賣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全縣農民純收入的60%來自麪包產業。

近些年爆火的糕點品牌,或多或少都與資溪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歐包到肉鬆小貝再到桃酥,你在街頭巷尾聞到的甜香大多是“資溪出爐”。

你是否對每年糕點流行趨勢的變化感到眼花繚亂?這其實都是資溪人在“神仙打架”,今天棗糕,明天肉鬆小貝,哪種單品受歡迎,大家有錢一起掙,承包全國家庭茶餘飯後的點心。

規模優勢讓資溪出品具備絕佳的性價比 ,50元或許只能在甜品店裡買一塊小小的切角蛋糕,但卻能在資溪點心鋪裡換來一大袋糕點麪包。

爲了鞏固資溪在麪包界的江湖地位,當地還設立了麪包科學研究中心、藝術蛋糕研發所,一年一度的麪包文化節更是業內交流烘焙理念的平臺。

如今的資溪麪包產業城,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肉鬆生產加工廠,麪包廠年產2萬噸歐包,每一秒都有香噴噴的小麪包在流水線上誕生。

資溪爲什麼牛?

沒有天時地利,資溪人全靠努力,用時間詮釋了什麼叫“事在人爲”。

指針撥回到上世紀80年代,資溪人還對面包這個舶來品一無所知,但改革開放讓人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渴望。

1987年,兩位退伍軍人憑藉在部隊學到的烘焙技術,開出了資溪人的第一家麪包店。一顆希望的種子已經悄然埋下。

三個月變身萬元戶的故事廣爲流傳,十里八鄉的老表都來請教致富秘籍,最先吃螃蟹的人並不藏私,傳道授業解惑,還自掏腰包資助鄉里鄉親開店。當地政府發現了這棵能帶領資溪人走出大山的希望之樹,精心呵護,專門爲創業者提供小額的“麪包貸款”。憑着抱團互助、敢於創新的闖勁兒,資溪人抓住了騰飛的機會。從兩個人開店到超40000人從業,資溪只用了10年。

產業優勢已經形成,怎樣長期保持領先?

2001年,資溪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縣級麪包行業協會,工商、法院、公安等部門組團支援,資溪人在外經營麪包店遇到難事,隨時可以找“孃家人”搭把手。

在烘焙手藝尚屬稀缺的年代,資溪建起了麪包培訓學校,政府爲想學技術的人減免學費。超過八成的資溪麪包師傅回鄉“升級裝備”。

但麪包師傅最終還會流向全國各地,企業在外,稅收在外,麪包產業被調侃爲“行走的GDP”,資溪政府卻義無反顧地提供扶持,爲的是民衆的生計。

但現在,發揮麪包產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恰逢其時,資溪開始籌劃產業迴流,邀請麪包大戶返鄉創業,推動麪包產業本土實體化。

從“富民”“揚名”走到“富民強縣”,共同富裕的篇章裡,資溪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