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夫:超市推出平價食堂並非“不務正業”
中新經緯7月8日電 題:超市推出平價食堂並非“不務正業”
作者 付一夫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打工人的“平價胃”,已被越來越多的知名超市品牌盯上。
日前,北京物美超市中關村店開了家便民食堂,無限續自助餐僅需19.9元。據物美超市方面透露,物美大興黃村店、通州龍湖店也將開設大食堂,未來計劃要開幾十家。
而此前亦有消息稱,廣州的盒馬推出了“平價快餐”系列,包含9元的梅州醃面,19.8元的三菜快餐、16.8元的豬雜湯......還有潮汕粿條、客家醃面、老廣燒臘、牛排肉脯,品類應有盡有,客單價基本上都在人均30元以下,被戲稱爲“窮鬼套餐”。
此外,永輝超市也在福州等地開設了自助快餐形式的食堂,華聯超市也開展了爲白領提供平價盒飯的業務。一時間,爲打工人解決一頓好吃不貴的飯,似乎讓衆多超市品牌嗅到了一絲商機。
在筆者看來,引入平價食堂,只是超市品牌轉型升級的一種嘗試。目前,傳統超市大賣場模式正在呈現疲態,很多傳統超市都在嘗試優化線下門店的消費場景,融合多種業態——尤其“大賣場轉型”話題,近幾年熱議不斷:例如着力線上業務、推動品類專業店、做大生鮮、推動店倉一體化等。目前,尚沒有一家企業可稱轉型成功,就當下情況看,現有的存量市場,還有相當多品牌在失速中掙扎。
按國家統計局消息,2023年,在限額以上零售業各業態單位中,唯獨超市業同比下降0.4%。相比之下,紅餐大數據顯示,2023年小吃快餐市場規模較2022年增長12.6%。顯然,餐飲的回暖優勢對於超市賣場極具吸引力。
事實上,超市品牌選擇快餐品類作爲突破口,並非“不務正業”,反而是源於兩者客羣的高度重合,可以進一步實現客流的相互轉化,更大程度地挖掘消費市場需求,從而實現更大效益。
以物美爲例,其超市的定位即爲平價商品售賣,如今開設平價食堂,可以讓原本逛超市的消費者順便解決用餐問題,同時也藉着解決周邊社區或商圈人羣的用餐,增加消費者與整個物美超市裡面其他商品相互觸達的可能性,進而提升物美超市主營業務的業績。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超市+餐飲”並非新生事物,此前失敗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如今將轉型的砝碼押注其中,尚需明確自我的優勢與劣勢。
從優勢角度說,知名超市品牌已經獲取了消費者的心智認同,推出以堂食爲主要模式的平價食堂,看得見摸得着,再疊加極高性價比,可以快速取得消費者的信任。而從劣勢角度說,原本快餐賽道已存在非常多的成熟餐飲品牌,這些品牌都擁有豐富的餐飲運營經驗。超市品牌跨界餐飲,相當於蹭主業的品牌流量,如何將這種超市品牌心智認知轉化爲餐飲品牌的認知,從而能與成熟餐飲品牌競爭,是當下面臨的挑戰。
總之,在超市中開設平價食堂,相當於增加了新的消費場景,對於超市品牌本身具有積極的意義。接下來,甚至可以考慮豐富更多的消費場景,例如增加休閒娛樂設備等,讓不同的場景互相嫁接、相互融合,以增加消費者的停留時間,進而增加觸達商品轉化的可能性。(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