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上半年淨利潤同比降幅超30%,部分擴張資產已成負累

8月27日晚間,復星醫藥發佈2024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04.63億元,同比下滑4.36%,不含新冠相關產品,營收同比增長5.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25億元,同比下滑31.09%。復星醫藥表示,雖受到捷倍安(阿茲夫定片)等新冠相關產品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影響,但創新藥品收入穩步增長,報告期內實現收入超37億元。

在新冠疫情紅利退散後,復星醫藥業績下滑,持續的創新藥和高值器械研發投入,最終能否成功轉化爲未來的市場競爭優勢,推動其業績重回增長?前期高速擴張帶來的不僅僅是體量大增,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復星醫藥又該如何應對,壓力還要多久消除?

新冠產品收入大幅下滑

從復星醫藥今年半年報對營收下滑的原因描述來看,阿茲夫定片等新冠產品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是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則主要系非經常性損益同比減少4.34億元,上年同期存在持有的藥師幫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及天津藥業部分股權等非核心資產出售收益。

復星醫藥的新冠相關產品包括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阿茲夫定片、新冠抗原及核酸檢測試劑等。2022年,復必泰和阿茲夫定片年收入均超10億元。隨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冠相關產品收入大幅下滑。2023年,復星醫藥對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相關產品和資產進行處置及計提減值準備共計約6.8億元。新冠疫情之後,復星醫藥的業績波動,也讓投資者有較大擔憂。

今年3月,在2023年業績發佈媒體溝通會上,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曾表示,對比2022年,2023年抗疫產品的收入大幅下降,但製藥板塊創新產品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抗疫產品帶來的損失。抗疫產品的影響已基本消化,不會再對2024年業績產生影響。

但從4月30日及8月27日披露的今年一季度及半年度報告來看,營收下滑的原因,主要還是新冠相關產品的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在8月28日的2024年中期業績發佈媒體溝通會上,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回答新京報記者,去年新冠的所有壓力已經出清,今年上半年更多是恢復性增長階段。

“今年上半年業績是和去年同期相比,所以新冠相關產品收入下滑的影響還在,但如果是環比就沒有了。去年下半年業績低有消化疫情產品庫存帶來的損失問題,今年上半年影響已經出清。”吳以芳表示,由於復星醫藥在新冠藥物、新冠疫苗、新冠檢測,包括一些大型設備上幾乎做了全面佈局,疫情迅速轉爲常態化防控,造成了復星醫藥以此佈局的管線價值快速歸零,很多相關資產基本失去其意義,造成了短期的消化壓力。

前期擴張壓力仍在

2014年-2023年十年間,復星醫藥營收持續攀升,從99.96億元增至2022年最高營收439.5億元,2023年營收雖有下滑,但依然達到414億元。復星醫藥在“內生式增長、外延式擴張”的發展戰略之下,體量不斷增大,業務已涵蓋製藥、醫療器械、醫療健康、醫學診斷、醫藥商業等多個領域,但前期擴張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一些資產已經成爲負累。

前期擴張帶來的壓力還需要多久消化?吳以芳表示,復星醫藥的資產組合多元,包括可流通的金融資產、少數股權的長期投資、非戰略的其他方面的早期佈局資產、戰略性資產等。對於已進入低增長或衰退期的資產,非核心資產或非必要的過重資產等進行優化處理後,可以使公司資產結構更趨合理,流動性更好,投資收益率會更高,所以資產優化會持續進行。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提速比較明顯,既往的一些擴張壓力,在今年得到了部分有效消化。今年上半年通過梳理,復星醫藥把一些非核心非戰略資產進行了部分處置,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以實現資產結構的優化和資產效能的提升。

2024年半年報顯示,復星醫藥今年上半年已完成處置及已簽約待收回的處置總額超20億元,加速現金迴流。報告期內,集團實現經營現金流19.07億元,同比增長5.36%,優於當期經營性利潤的增長。

“我們的資產處置是有序的處置,一些資產的價值會得到合理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壓力的消化應該很快。另外,固定資產的投資節奏也進行了控制。公司奉行長期主義,當前有一定壓力,但戰略性投入依然會進行,強度立減但好項目依然要投。”吳以芳表示,下半年預計收入增長會比上半年更強勁,利潤也會爭取更好,未來會看到公司業績逐漸向好。

加大創新投入能否重振業績

作爲復星醫藥的核心業務,製藥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該業務板塊包括創新藥業務、成熟產品及製造業務、疫苗業務。今年半年報中,復星醫藥提及,創新產品上市帶來的產品結構優化和銷售增長,是報告期內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整合效應逐步顯現,研發、生產及營銷三大體系的整合和運營效率提升。

近年來,集採等政策的推行倒逼中國藥企轉型,與此同時,政府大力支持以臨牀價值爲導向的創新,國產創新藥上市步伐加快,本土醫藥企業的研發也在加速向差異化、全球化轉型。創新,已成爲中國藥企繞不開的話題。對於復星醫藥而言,一手要抓仿製藥業務,爲創新研發持續“造血”;另一手則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打造高臨牀價值單品,拼一個優質業績的未來。

2024年半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的製藥業務實現收入146.77億元,其中創新藥實現收入超37億元。自主研發及許可引進的4個創新藥/生物類似藥共9項適應症於境內外獲批,4個創新藥/生物類似藥共9項適應症進入上市前審批/關鍵臨牀階段。復星醫藥表示,創新藥業務將繼續聚焦優勢資源,保障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同時全面升級BD(對外授權)能力。成熟產品及製造業務研發上,則圍繞首仿、高難仿及差異化產品、改良型新藥進行研發。疫苗業務,將繼續豐富細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以及新興疫苗技術平臺的產品組合。

2023年,曾在2022年大賣的復必泰和阿茲夫定片已退出“超10億元單品”行列,漢曲優(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和肝素系列製劑依然在列,漢斯狀(斯魯利單抗)快速放量,成爲“超10億元大單品”。“以復星醫藥目前的體量,做兩三個億的品種,對集團價值貢獻非常有限,未來還是會着眼於真正高臨牀價值的大單品。”吳以芳表示,大品種培育,是復星醫藥的重要任務。未來幾年創新藥收入增長會保持在30%以上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五年週期內可能會達到50%甚至更高。但仿製藥也不能放棄,因爲仿製藥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創新上的投入。

2024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27.37億元;其中,製藥業務研發投入24.06億元,佔製藥業務收入比爲16.39%,但研發費用同比減少2.2億元。對此,吳以芳迴應,研發投入強度基本保持穩定,上半年有所降低,是因爲部分許可產品的研發費用因財務法規原因被直接計入成本,未能體現。在研發管線佈局上,復星醫藥進行了調整,從此前的腫瘤藥佔近80%,調整爲約55%,自免和其他非腫瘤項目佔比大幅提升,同時淘汰一些同質化的項目。

但創新藥研發時間長、投入資金大、成功率低,在創新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對企業的研發實力、資金實力、前瞻性戰略佈局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復星醫藥的研發佈局能否轉化爲未來市場競爭優勢,還有待時日觀察。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