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快被郭臺銘玩殘了

作者:老古

10月22日,《環球時報》獨家報道了中國大陸有關部門依法對富士康旗下企業進行稅務稽查和用地情況調查的消息。

這一消息傳出後,富士康相關股票大跌。

10月23日上午,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在集中競價階段即大舉跌停,跌幅10.02%。

在臺灣地區上市的鴻海精密則大幅低開,股票交易5分鐘內最大跌超3%。鴻海精密旗下6家分別於臺灣地區和香港上市的上市子公司也跌多漲少。

郭臺銘作爲臺灣地區最成功的商人,在他參與政治後,說了很多過激的言論,且其中的一些言論激化了兩岸爭論。

早前郭臺銘揚言他是給大陸“賞飯吃”就引起大陸網民不滿。

“我隨時可以搬走,到底誰怕誰?”“臺商在大陸產品外銷必須讓島內去查稅,而且9成歸臺”,“我來大陸建廠,是給他們賞飯吃”,這樣的話,當然會讓郭臺銘處於輿論的焦點,並引發各界反彈。

中時電子報10月22日稱,不久前外媒記者提問他“一旦當選如何面對大陸制裁壓力”,郭臺銘聲稱,如果“大陸威脅不聽話就要沒收鴻海財產”,他會說“是的,請便”。這句話導致鴻海股價第二天暴跌。

這些話,是否就代表着郭臺銘的個人想法有什麼改變?

如果郭臺銘依然是一個企業家,一個在全球做生意的商人,這麼說話,是在與自己的產業過不去。

要知道,合格的企業家應該有一個宗旨,那就是和氣生財,這種和氣不僅指對消費者,還包括對員工,對待當地輿論以及當地政府。

和各界打好交道,是做好貿易的基礎。企業家到處放狠話只會得罪人,最終導致企業利益受損。

郭臺銘在河南投資時,他在各種發言中,都會照顧到各界的情緒。

2011年,郭臺銘在河南省政府舉辦的相關活動中,以自己在河南投資的親身經歷,大力推介中原經濟區。

他說:“我不再說好話,但我要說實話。”富士康2010年9月在鄭州設廠,今年4月已開始出口產品,而這些都得益於河南各級黨委政府的效率、領導的魅力與魄力。多次現場辦公到深夜,領導們都是吃便當(盒飯);各級政府和領導的承諾,“沒有一張支票退票,都全部兌現了……”

郭臺銘也曾多次表示,企業與員工是互利關係,聚才乃壯、富士則康是富士康的企業文化之一,富士康在中國的發展,怎麼離得開上百萬員工的努力呢?

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懂的基本道理,郭臺銘作爲成功的企業家,僅以企業家身份及其立場,是絕對不可能說“賞飯吃”這種言論的。

那郭臺銘改變的原因是什麼?是政治。

在一個民粹主義流行的世界,政治也開始民粹化。素人當政,成爲了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發生的政治現實。

川普就是從商人轉型成爲政客的典型代表,在臺灣也有一位這樣的代表,那就是從醫院科室主任轉爲臺北市市長的柯文哲。

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從成功的商人轉向政治時,他的行事作風就需要符合政治的邏輯,否則他是很難成爲政客的。

川普其實以前是民主黨的粉絲,因爲他出身娛樂界,美國娛樂界基本上是民主黨的大本營。但是,爲了當選,他背離了自己的政治偏好,反過來發表了很多激進的偏共和黨立場的言論。

因爲,他觀察到,美國的紅脖子們(低文化水平的共和黨選民)對民主黨的政治正確高度不滿,於是他選擇了迎合這一部分人。

素人要想出頭,往往需要言辭激烈、特立獨行的政治觀點,越激烈越容易引發關注。

川普就是按這一套選舉思路,打贏了選戰,成功當選了美國總統。

柯文哲是臺大的著名醫生,來過大陸很多次,對大陸非常瞭解,但是爲了選舉,也一樣要造謠大陸,他曾在選舉中說,大陸的廁所都沒有門。

可見,政客爲了當選,是沒有底線的。

郭臺銘爲了達成心中的政治目標,也採取了類似的選舉策略,那就是追求更多的輿論支持,去迎合更多的受衆。

在第一次選舉中,郭臺銘就完全表現得像一個民粹政客,他不僅向選民誇下無數的福利願景,甚至根本不顧臺灣地區財政能力有限的事實,宣稱他要實施的福利制度,如果錢不夠,他自掏腰包。

郭臺銘已經73歲了,如果這一次再度落敗,以後恐怕都沒什麼機會了。於是,他不惜使出所有手段,來爲個人的“政客夢”盡最後的努力。

這樣的郭臺銘,已經不是企業家了,他已經淪爲了政治動物,爲了選票不擇手段。

如果僅從政治能力的角度,郭臺銘比川普差了很多。

川普更會政治表演,而郭臺銘則是一個在政治上極其古板、不靈活、沒有煽動能力的政治“菜鳥”。

企業家用好的商品迎合消費者,這是雙贏的,但是政客爲了當選,失去理性,發表迎合民粹的極端言論,只是爲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往往帶來的是“雙輸”。

川普的貿易戰,並沒有讓美國的經濟變得更好,也沒有讓鐵鏽帶的工人們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加徵的關稅,也是今天美國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但是迎合非理性輿論,卻是選舉政治中政客獲取聲望的唯一途徑。

兩岸的和平,當然指望不上郭臺銘這樣的政客,因爲政客只會撕裂民衆,製造對立。即使郭臺銘天天嘴上說和平,但他沒有認識到,自己迎合輿論的強硬言論,也會成爲兩岸和平的破壞因素。

真正的和平來源於貿易,來源於兩岸民衆緊密合作的分工體系,來源於兩岸民衆更加密切的交流和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