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買保險莫忽視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消費者選擇赴香港購買保險。據統計,近兩年內地消費者赴港購買保險的總金額已達數百億港元。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香港保險市場的吸引力,也引發了對其背後潛在風險的關注。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香港保險市場對內地消費者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產品的靈活性、較高的投資回報和多幣種選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香港保險產品的保費相對合理,回報率高,保障範圍廣,尤其是在投資回報率和長期保障方面,香港保險具有一定優勢。此外,香港保險產品還能夠幫助投資者實現海外資產配置,從而受到內地消費者青睞。明亞保險經紀資深合夥人張傑認爲,香港的分紅型儲蓄險從中長期來看,能夠保證本金安全,預期內部收益率(IRR)可達到6%以上。這種高預期收益成爲內地消費者赴港投保的主要動力。

雖然香港保險的吸引力巨大,但投資者在選擇赴港投保時需要注意一些關鍵事項,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和資金安全。在赴港辦理投保手續方面,陳輝表示,根據香港保險監管規定,內地居民必須親自前往香港簽署保險合同,任何通過內地中介或遠程操作購買香港保險的行爲都是非法的。因此,投資者應警惕那些承諾全程代辦、無需赴港的代理商,避免陷入“地下保單”陷阱。

赴港投保雖然爲內地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但這並不意味着沒有風險。在匯率風險方面,陳輝表示,由於香港的保險產品多以港元或美元計價,消費者投資的資產規模會隨匯率波動而變化,因此投資者應考慮匯率影響,在購買前應仔細評估外匯風險。

香港保險產品的高預期收益的確誘人,但需要明確的是,分紅型保險的演示收益並非固定的。張傑表示,香港保險的演示高收益只是基於某些市場假設,並不承諾一定實現。投資者在投保時應對這些演示收益保持合理預期。

此外,還要注意避免接受返傭行爲。張傑表示,在香港,代理人返傭行爲是嚴重違法行爲。消費者不應主動向代理人索要返傭,也不要接受代理人的返傭提議。這一行爲不僅會影響保單的合法性,還可能導致代理人受到處罰,甚至面臨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

隨着赴港投保熱潮的持續增長,一些潛在的法律和市場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由於內地與香港兩地金融監管規定不同,加之部分市場參與者存在違規行爲,內地消費者的投資行爲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例如“地下保單”,所謂“地下保單”是指內地消費者通過未經批准的途徑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這類保單由於不符合內地的法律規定,可能在後期理賠時面臨法律障礙。同時,香港保險代理人如果在內地招攬業務也屬於非法行爲,相關保單不受香港監管機構的保障。

據悉,爲了更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內地和香港的監管機構都加大了對不法行爲的打擊力度。廣東金融監管局近期發佈專項治理通知,針對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和違規跨境投保行爲展開排查,並要求機構提交自查報告。香港保險市場的監管環境近年來也逐步趨嚴。今年,香港保監局明確表態,對無牌銷售持“零容忍”態度,任何從事香港保險推薦或銷售的人員都必須持有香港保險中介牌照,無牌銷售保險可能導致消費者的保單無效,面臨無法索賠的風險。

儘管香港保險市場一直以來對內地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但今年上半年,源自內地訪客的新增保費出現了下降,業內人士分析這與監管趨嚴和市場需求透支有關。未來,隨着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和市場的變化,赴港投保的熱潮可能會逐漸降溫。陳輝建議,消費者在追求高回報的同時,應確保通過合法渠道購買,並密切關注兩地監管政策的變化。同時,投資者應理性分析保險產品的優缺點,保持合理的收益預期,避免盲目跟風。在全球經濟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只有充分了解保險市場和法律風險,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財富安全。(經濟日報記者 武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