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螫高峰季 出門踏青2不1快

民衆戶外活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時序入秋,天氣開始轉涼,許多民衆都喜歡到戶外走一走,但在出遊之際,也別忘了防蜂!臺北榮總臨牀毒藥物諮詢中心發現,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通報螫傷的人數達到最高峰。在2001年~2021年間,共有661人因蜂螫而到毒物中心報到,其中有29人嚴重中毒、17人死亡。專家提醒民衆,從事戶外活動應避免穿着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若被蜂螫超過20處,就可能嚴重中毒或致死,務必儘速就醫。

北榮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蜂類螫傷可分爲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螫傷數目越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越嚴重。胡蜂螫傷者,若螫傷數超過20處,即可能產生嚴重中毒,甚至死亡。

楊振昌表示,秋天是蜜蜂、胡蜂準備過冬的季節,牠們會開始築巢、儲存食物,工作較繁忙,因此人們也會更容易被螫。過去北市曾有消防員上陽明山,纔剛穿好防護裝備,就被蜜蜂攻擊,小隊長因此出現過敏性休克,亦有消防員因臉部被螫,出現顏面神經麻痹。

在蜂螫的治療處置上,楊振昌表示,輕微的螫傷,可透過冰敷緩解症狀,若局部症狀持續,則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避免搓揉,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如果產生過敏性反應,可使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治療。

楊振昌表示,若患者症狀嚴重,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並給予氧氣,必要時插管。出現全身性毒性反應者,除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外,亦應於必要時安排血液透析、血漿交換術,以矯正嚴重的腎衰竭及溶血。一般情況下,患者如未產生過敏性休克、嚴重全身性毒性,預後應該都相當良好。

目前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楊振昌提醒民衆保持警惕,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應避免穿着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若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只,遭羣起圍攻,如不幸遭受蜂螫時,建議產生過敏症狀、被多隻蜂螫傷者,儘快就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