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的提醒:我閱人無數,能堅持做4件事的人,大多都成功了

如果你很努力,卻依舊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遲遲沒法獲得成功。

相信我在這個時候你缺的往往不是努力,而是他人的提點,幫你走在正確的道路,朝着正確的方向努力,才能慢慢接近成功。

這篇文章的目的便是幫你調節人生的方向,提高認知與思維,讓你的努力落到實處,走向成功。

我會和你分享一位成事大佬的智慧。

這位大佬可以說是成功高手,才40多歲,就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多次成功。

他是醫學博士,麥肯錫董事,知名作家,收藏家、攝影家,頂級投資人,星級廚師。

注意,他不是隻有這些領域的頭銜,而是在這些領域獲得了接近頂級的成就。

他便是馮唐。

我因爲學習他的智慧而受益,這頂級且有效的智慧,我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在他的智慧中曾有這樣的提醒,我閱人無數,能堅持做4件事的人,大多都成功了。

這其實就給成功指明瞭路線,只要我們能堅持做到這4件事,就能接近成功,擁有不俗的成就。

窮人喜歡捍衛自己的認知,富人則是經常改變自己的認知。

爲什麼富人要這麼做,因爲認知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高度。

認知越高的人能獲得的成就就越高。

那些不富有的人普遍都是認知不夠,而不是不努力。

所謂認知是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認知越高的人對這個世界認識的就越清晰,有一句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當我們對這個世界認知足夠清晰的,我們就能輕易的從世界裡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比如想要說服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和他說利益。

這就是對世界的一個認知,但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認知只停留在談感情。

那這可能會導致我們在與人的相處過程中要說服別人只知道用談感情的方式。

這意味着我們的每一次說服都可能會失敗,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人生結果。

想要擁有更高級的認知,就需要經常改變。

認知從低到高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改變纔有可能變化,如果去捍衛相當於是隻認自己的認知,拒絕外界一切的認知那哪還會有變化的機會啊。

我認識一個老總,哪怕他已經身價千萬了,依舊在經常性地改變自己的認知,因爲他知道,他的認知還可以繼續提升,他還沒有到世界之巔。

所以他平時經常會閱讀,和其他大佬交流,有時和自己的員工交流,還會認真去思考員工說的某些觀點,如果有必要,他還會因爲員工的某些觀點而改變自己的認知。

我們想做到這一點的核心是擁有一顆謙虛之心。

謙虛我們纔不會自大,覺得自己的認知足夠了,也纔會認真吸收外界的各種各樣認知。

有一個方法能夠讓大家很輕鬆地擁有一顆謙虛之心。

去看一些科幻宇宙類型的電視,通過畫面語音描述等多個維度的衝擊,讓自己認識到自己對於這個世界宇宙而言是多麼渺小的一粒灰塵。

對世界產生了敬畏之心,我們便會因此而謙虛。

馬斯克比爾蓋茨他們跟我們一樣,一天只有24小時,但是他們爲什麼能那麼富有,因爲他們的時間價值率高啊。

同樣都是24小時,我們可能只能賺幾百塊,而他們卻能賺幾百萬。

時間是不可能再增加的,我們想要賺更多錢就要提升時間價值率,從理論上來說,時間價值率沒有上限,只要我們持續提升收入就能持續增長。

關於這點我深有感觸。

我自己就靠提高時間價值率,收入翻了10倍以上。

原來我的收入來源只有打工,一天8~10小時,從老闆那裡賺一份錢。

後面做了自媒體,時間價值率瞬間提高了。

我花幾個小時,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平臺的幫助下,推薦給了幾萬幾十萬的人,這帶來的收益就遠遠高於給老闆打工。

更可怕的是長尾效應。

文章會被持續地推薦,可能有1.2個月,這也意味着我付出的只有幾個小時,接下來啥都不用做,直接躺着這篇文章都能持續給我帶來一個月的收益。

而打工,停止工作,收益就沒了。

你知道爲什麼很多人都要依靠公司的模式,把事業越做越好嘛。

這其實也是因爲公司能提高時間價值率。

老闆只需要花一定的時間框架搭建好,初始人員招好,接下來要花的時間就很少了,這些人員他們會自行管理公司,讓公司持續性的盈利。

相當於是老闆只花了一定的時間,卻鎖定了未來幾年的盈利。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開公司,但我們一定要明白怎樣提高時間價值率?

這裡其實有一個核心邏輯叫長尾效應。

也就是我們要刻意的去尋找那些花一定的時間能持續性的給我們帶來收益的事情與模式。

比如自媒體,程序這其實都是的。

還有很多人忽略的一種模式叫閱讀。

花10多天讀完一本書,這本書裡的智慧就永久地存在於我們的腦袋裡了,在人生後續的幾十年裡都能對我們起到幫助,你說你這10多天的時間價值率該有多高?

很多人以爲他很努力,其實只是效率低。

比如一個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看上去他似乎很努力,但其實這12個小時的工作內容,只需要學懂三個公式就能縮減到5個小時。

這三個公式很快就能學懂,但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學,寧願一天工作12個小時。

這其實就是很努力但卻很窮的根本原因。

戰略上太過於懶惰了,只是在戰術上勤奮是沒用的。

所謂戰術是指具體落實的細節。

而戰略是指全局框架。

如果在戰略上懶惰,整個框架都有問題,你再怎麼去落實具體細節,也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舉個例子,你想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

如果戰略上去懶惰,戰術上去勤奮,那你選擇的方法可能是立刻開始走路走到自己的目的地。

哪怕一天24小時走不睡覺,也要走很久才能到達目的地。

但凡你在戰略上勤奮一點,動點腦筋,那你整件事的框架可能就會變成了選用更加高效的交通工具去到達目的地。

你可能休息一天再去坐火車或者飛機,即便是這樣,我們也肯定比走路更快到達目的地。

很多人一邊努力,一邊叫嚷着沒有回報。

你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努力是在戰術上勤奮,可戰略並沒有改變呢?

所以建議大家針對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先思考一下,以怎樣的框架去做會有更高的效率,把這個框架全局給確定好了,再去慢慢開始行動。

而不是一拿到任務就埋頭開始行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滴水石穿,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是你成功的墊腳石。

建一棟房子每一塊磚都很重要。

人生獲得成功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長期積累之後的結果,這裡的積累包括你的每一次經歷。

所以不要錯過任何的機會,只要有一點機會都要拼命去抓住,多抓住那麼幾次,積累起來了,你就成功了。

但很多人就缺乏這點認知,好高騖遠,小的機會不看,滿腦子只有頂級的機會。

說句很殘酷的話,你積累不夠就算有頂級的機會,你也抓不住。

這意味着如果一個人只盯着頂級的機會看,到最後可能一個機會都抓不住。

你只有多多抓住小機會,在能力與金錢上持續積累,才擁有抓得住大機會的條件。

我認識一個朋友,在大學的時候,他抓住了一個給輔導員打雜的小機會,認識了很多老師。

後面他自己創業做校園網站,需要很多學生資源,從輔導員和老師那分分鐘就拿到了。

您是學校裡有創業分享,他都會積極參加,認識了很多同頻道的創業者。

後來他的網站越做越大,其中有幾個關鍵人物,就是在創業分享裡找到的合夥人。

我們要堅信,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數,如果你眼前出現了機會,哪怕再小也努力去抓住,抓住的機會多了,你的命運就會發生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