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牙套:“9塊9包郵”就能實現整牙自由?

不知不覺,我們身邊的“牙套青年”漸漸多了起來。

暑假正值牙齒矯正的高峰期,整牙大軍中,不少人因爲追求顏值而來,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抱着整容的目標來整牙,爆棚的牙齒矯正市場中,還夾雜着不少忽悠、風險甚至陷阱。

資料圖:醫生爲患者進行口腔檢查。胡靜 攝

“看臉的時代”,整牙也要贏在起跑線

早上8點多,河北廊坊一家醫院的口腔科候診區已經找不到空座位。等候的隊伍中,學生羣體不少,候診的孩子甚至帶着課本,一邊學習一邊排隊。

每個暑期幾乎都是口腔門診的高峰季。在年輕人扎堆的一款社交平臺上搜索“矯正牙齒”,可以搜到近20萬篇圖文、視頻筆記,哪個醫院靠譜、哪個套餐合適、哪個牙套實惠……網友的分享事無鉅細。

關於“牙齒不齊”的話題,很多媒體曾引述這一數據:據中華口腔醫學會正畸專業委員會此前的一份調查,我國錯頜畸形整體患病率67.82%。數量龐大的正畸需求人羣中,除了牙齒功能性疾病的治療,“整牙等於整容”也成爲不少人矯正牙齒的新動力。

暑假裡,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諸如“暑假矯正持學生證可打折”“23歲以下學生可享受優惠”,面向年輕學生的牙齒矯正廣告更是五花八門。

18歲的羅雨涵就是今年高考完的“準大學生”,已考取中國傳媒大學的她一直對自己的“小齙牙”不滿意。

經過了前期的拔牙、製作模型、確定方案,她終於拿到了隱形牙套,按照她的矯正方案,她需要更換50副牙套,一週一副,整個過程要將近一年。

第一副牙套上嘴,羅雨涵因爲異物感不停分泌唾液,牙齒感覺又酸又緊,但看着方案裡牙齒整齊的效果圖,她心甘情願,“想要美哪有不受點罪的”。

牙齒矯正患者的一副“隱形”牙套 中新網 張依琳攝

規模巨大的市場和“DIY”亂象

任何產業與美相關,都會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隨之而來則是資本的涌入和市場的擴張。

以“口腔”、“牙科”和“牙醫”爲關鍵詞在企查查檢索顯示,我國共有相關企業14.37萬家。2021年前5個月註冊的口腔相關企業有9626家,同比增長超過三成。

另據央視財經今年7月報道的數據,過去5年,我國口腔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爲16%,至2020年,市場規模已超過一千億,同比增長7.8%,預計到2035年,口腔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在北京,在如今市面上的民營口腔診所,不同材料的正畸費用普遍在2-6萬之間,有的收費甚至更高。儘管不少門診都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每期支付的價格也至少需要幾千元。

某網購平臺上的牙套廣告。

與門診的昂貴价格形成強烈對比,在一些電商平臺搜索“牙套”,百元以內的商品比比皆是,甚至有商家打出“9塊9包郵”的廣告,只要拍幾張照片或用商家寄來的工具自己製作一副牙模,就可以遠程定製一副牙套。

“7天快速整牙”“非拔牙矯正”等廣告也頻頻出現在一些社交平臺。

中華口腔醫學會第八屆口腔正畸專委會副主委曹陽曾表示,作爲專業的正畸醫生,堅決反對患者做任何“自助”的口腔治療。“貿然採用網購的不合適的矯治器,極易導致如牙鬆動、牙神經壞死、骨開窗開裂等不可逆的損傷。”

專家還提醒,在沒有醫生的參與下於網上或其他途徑通過購買“DIY”訂製隱形牙套,患者在發現問題後,商家總以“提供依據不充分”、“已超過追責期限”等理由搪塞敷衍,最後往往難以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一家醫院的口腔科門診。中新網 張依琳 攝

“整牙不是整容”,盲目跟風有風險

對“美”的追求刺激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戴上牙套,然而,不是每一位矯正牙齒的消費者都對正畸效果感到滿意。

在某知識問答分享平臺,“牙齒正畸的朋友們後悔了嗎?”這一問題的瀏覽量達900萬。

不少人在平臺上吐槽自己失敗的正畸經歷:越整越歪,牙齦萎縮……網友這些失敗的經歷分享中,黑診所、假廣告、瞎忽悠成爲高頻詞彙。

一位從事牙齒矯正多年的醫生表示,年輕的正畸大軍中,不少人是抱着想象甚至誤區來到門診,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進行矯正,正畸不是“整容”,一些年輕人對矯正牙齒的效果期待過高,就容易忽略風險。

這位醫生表示,是否達到治療的指徵,醫學上有規範的標準,並不是主觀覺得“牙齒不美”,醫生就會同意箍牙。

今年6月,中華口腔醫學會發布《關於堅決抵制口腔醫療商業化亂象的聲明》,這一聲明中提到,近年來,國內出現大量打着美容旗號,低門檻甚至無門檻進入到所謂“口腔美容”、“美牙”行業中的人員,嚴重攪亂了口腔醫療行業的規範發展,給人民羣衆的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其他系統的健康帶來危害。

聲明稱,中華口腔醫學會強烈反對這種違法違規行爲,鄭重要求有關單位對此類嚴重危害百姓口腔健康的活動進行嚴肅查處,規範市場,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嚴禁將醫療行爲商業化。作者:張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