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污變廢爲寶,生態經濟雙贏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賈泓 姚春晴

5月21日,走進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極樂鄉陽坡村,空氣清新,街道乾淨整潔,河渠清澈見底,十幾名村民正在村主幹道路兩旁忙着種植海棠樹。極樂鄉黨委書記馬美娜說:“陽坡村良好的人居環境背後,不僅有一段將‘糞污’變‘糞肥’的故事,還有一本‘污染源’變‘綠色資源’的鄉村發展‘生態經’。”

陽坡村是遠近聞名的“牛”村,家家戶戶靠養牛發家致富,走向小康之路。陽坡村養殖戶嫺熟的養牛技術也成爲當地的“金字招牌”,左鄰右村的村民慕名學習養殖技術。但隨着養牛產業的快速發展,養牛在給當地村民帶來可觀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幸福的煩惱”。

“村裡112戶農戶從事養牛產業,牛存欄量1600多餘頭,每年產生約0.58萬立方米糞污,由於牛糞得不到及時清除,不僅氣味難聞、招引蒼蠅蚊蟲,而且堆放在院內、家門口、村道上,嚴重影響人居環境。牛糞一度成爲村民們的‘頭疼事’,名副其實的‘牛’村也成了‘牛糞’村。”村民冶文虎回憶。

爲有效解決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問題,今年,極樂鄉黨委和政府以全縣糞污資源化利用示範鄉創建工作爲契機,在陽坡村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點。陽坡村結合本村實際,以“黨支部+養殖戶+項目”黨建助推糞污綜合利用,按照畜禽糞污“摸清底數、項目推進、種養循環”閉環管理,探尋出一條就近消納、變廢爲寶、生態循環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綠色”路徑。

陽坡村黨支部書記、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負責人冶寶壽告訴我們:“與以往由第三方實施項目的方式不同,此次我們村的綠色種養循環項目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實施,形成以合作社運作爲主‘統一收集、就地消納、定向配送、機械施用’的糞肥還田綠色種養循環機制,既能充分利用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又能提升耕地質量水平,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發展目標。每年合作社所產生的7萬元收益屬於全體村民所有,實現了‘事’爲民所辦,‘利’爲民所用的服務理念。”

目前,陽坡村由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承擔綠色種養循環項目55.33公頃,完成還田1660立方米,構建“良田治理+特色種植+生態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牧業一體化循環發展格局。同時,積極打造有機肥替代化肥百畝攻關田,油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範區66.61公頃,真正實現了把“糞污”變成“糞肥”,把“污染源”轉化爲“資源”。

村內養殖大戶冶成龍家裡養着100多頭牛,怎麼處理牛糞成爲困擾他許久的難題。試點工作開展後,這個難題便迎刃而解:“以前,養牛產生的牛糞需要自己動手拉到村裡的糞污集中堆放點,費時、費力、費錢。一些規模小的養殖戶爲了降低成本,選擇自行處理,很容易給環境帶來污染。現在村裡實施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後,村裡負責回收,做到牛糞日產日清,解決了牛糞轉運成本問題,又解決了牛糞無用污染的問題。”

從冶文龍的養殖場出來,來到村內千畝油菜連片種植示範地,成片成片的油菜在平坦寬闊的農田之中舒展身姿,種植戶正在田間裡忙着拔草、施肥、放置粘蟲板等,現場忙碌而有序。

“以前要用糞,得去養殖戶那裡拉,有時候還需要顧人顧車,花費不少,現在有了綠色種養循環項目,有機肥直接送到田間地頭,省時、省力、又省錢,每畝地還能省下200多元有機肥錢。”種植戶冶成財一臉滿足地說。

在解決牛糞“出路”問題的同時,陽坡村黨支部把糞污資源化利用同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緊密結合,持續在人居環境整治上下足“繡花”功夫,着力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常態化、長效化,繪就鄉村振興靚麗底色。依託“垃圾不落地”示範村創建,探索實施“支部推動、黨員帶動、羣衆行動”的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模式,按照“掃乾淨、碼整齊、清溝渠、促轉化”的整治目標,開展春季“植樹護綠”行動、村道路沿線綠化美化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對農戶房前屋後、河道兩岸亂堆亂曬糞污集中清理,積極打造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生態宜居鄉村。

馬美娜說:“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大減少了種植養殖業的人力、物力支出,有效解決了產業發展和生態環保銜接問題,實現了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目標。截至目前,全鄉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