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攀登勇向前(編後)
韓 鑫
過去的兩個月裡,記者奔赴大江南北,走訪多座產業地標:鞍鋼博物館裡的黑白照片、克拉瑪依石油紀念廣場上的油泡雕塑、一汽紅旗文化展館中的歷代樣車、東方電機廠區廣場上巨大的水電機組轉輪……這些地標清晰刻畫出產業向上攀升、向新而行的堅實足跡。
中國製造何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採訪故事裡,潛藏着問題的答案。
挺起創新脊樑,才能實現拔節生長。無論是實現“從0到1”的突破,還是從追跑邁向並跑甚至領跑,錨定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創新引領是關鍵所在。瞄準“卡脖子”技術攻關,堅持“所有零件自己造”,助力一汽品牌價值不斷攀升;破解超稠油開採難題,探索開發管理新模式,讓中國石油在戈壁灘上建起石油城……實踐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才能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不斷迎頭趕上、彎道超車。
邁開轉型的步子,才能持續煥發活力。傳統產業產品市場廣、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基本盤。走進這些產業地標,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產業已告別“傻大黑粗”,正“老樹發新芽”:有的向“智”而行,藉助全流程數字化改造,顯著降本增效;有的向“綠”進階,通過清潔替代、節能降碳,提升市場競爭力……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必將促進實體經濟“強筋壯骨”。
回望這一個個產業地標,無不充盈着自立自強的意志毅力、銳意進取的激情活力:紮根戈壁、不出油不死心的採油人,發明“萬能工具箱”、將生產效率提升六七倍的鍊鋼人,和難題“死磕”,直至汽車下線的造車人……一代代產業人篳路藍縷、勇毅前行,成就了中國製造的跨越式發展,也鼓起千行百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增長,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穩固,成長爲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4年穩居世界首位。今天的中國製造,創新動能更強、質量效益更優、轉型勢頭更足,新質生產力正加快培育壯大,爲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前進道路上,有獨立完備的工業體系,有規模龐大的市場優勢,有持續優化的發展環境,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底氣推動中國製造由大到強。
鼓足幹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中國製造前景可期、大有可爲。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3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