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佈式光伏謀“破壁”,離網單飛可行否?

面臨消納難題的分佈式光伏,試圖掙脫電網"瓶頸"來尋求新的生路。

華夏能源網獲悉,6月中旬,四川發改委、四川省能源局聯合發佈了《關於做好分佈式光伏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率先明確了"分佈式光伏備案無需取得電力消納意見"。

無獨有偶,5月29日,河南省發改委一口氣下發了事關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的三份文件(《河南省工業企業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河南省增量配電網類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河南省農村地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提出"逐步探索構建離網型微電網,形成穩定的就地綠電供應"戰略目標。

四川與河南相繼推出的新政,和2023年以來配電網容量告急導致的"紅區"問題息息相關。在局部地區,甚至有分佈式光伏項目接電網通知,被要求中午棄光幾個小時。

要看懂兩省的新政策,首先要理清分佈式光伏與電網二者的關係——電網四通八達,可以讓分佈式光伏取得飛躍式發展;電網捉襟見肘,分佈式光伏消納遇阻,火熱發展勢頭迅速熄火。

那麼,分佈式光伏在電網建設短時間內難有大發展的情況下,是否有一些現實可行的突破路徑呢?

分佈式備案能繞過電網嗎?

先來看四川的分佈式光伏備案"新政":分佈式光伏備案"無需取得電力消納意見"。

《通知》還強調,對於設置分佈式光伏備案前置條件的地區,有關市(州)能源主管部門應立即組織開展自查自糾,即時整改,不得擅自增減分佈式光伏備案審查條件。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四川省在2017年發佈的分佈式光伏項目管理的相關文件中,曾要求納入建設規模指標管理的分佈式光伏項目,備案需出具電網企業電力消納意見。

具體備案條件爲"單個項目在2MW 以下的由市(州)電網企業出具消納意見,2MW及以上、20MW 以下的由省級電網企業出具消納意見"。

對比可見,新政策是來了一個"大反轉",無論是2MW 以下的項目,還是2MW及以上的項目,也就是說包括戶用光伏、工商業光伏在內的全部分佈式光伏項目備案,都不需要電網企業的電力消納意見了。

四川此次分佈式光伏備案"新政"的初衷,這或許是與分佈式光伏"簡化備案流程"的大潮流相關。

但是亦有在四川地區戶用光伏從業人士對華夏能源網表示,四川分佈式光伏近來亦因爲逼近配電網容量空間上限而出現接網困難,因而,《通知》的出臺旨在釋放拓寬裝機空間、促進四川分佈式光伏的發展。

2023年以來,先是在冀魯豫的部分市縣,因配電網承載能力飽和,戶用光伏在380伏側被叫停了併網申請。其後國家能源局組織調查評估顯示,僅山東、黑龍江、河南、浙江、廣東、福建6個省份,就有超過150個地區分佈式光伏已無新增接網空間。

進入2024年,越來越多的省份出現了分佈式光伏接網紅區問題(見此前報道:《分佈式光伏陷入"成長的煩惱":電網容量告急,消納"紅區"何解?|深度》):2月底,湖南省湘潭市區全境內屋頂分佈式光伏項目宣佈暫停;5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暫緩辦理戶用分佈式光伏項目備案;6月17日,海南省陵水縣暫停受理分佈式光伏項目備案……

四川選擇"撇開"電網企業的分佈式光伏備案"新政",會產生哪些效果?

首先,備案速度肯定會加快,更主要的是,沒有了電網企業電力消納意見這個"硬槓槓",理論上來說也就不會有電網企業"把項目卡下來"那麼一說了。

可問題是,如果配電網不夠用呢?這仍是當下的現實狀況。如果四川各市(州)也因爲逼近配電網容量上限而成爲接網紅區了,不排除政府還會出臺一紙紅頭文件,宣佈分佈式光伏項目備案暫停。

實際上,真正決定分佈式光伏能否併網,核心的原因並不是備案流程,而是要建更多的配電網。

但配電網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儘管配電網建設已經列入了各級政府的規劃之中,但其核心問題"建設主體是誰",並沒有得到明確。

大電網的電網建設工作重心,仍在輸電方面;省級能源規劃也鮮有明確配電網建設怎樣具體落地的;增量配電網遇挫之後,社會資本對配電網的興趣也已消弭殆盡。

況且,即使配電網擴容很快成行,也不是空間無限的,即使配電網擴容一倍,隨着分佈式光伏持續上量發展,也很快又要重複面臨接網難題。

源網儲荷一體化命門何在?

河南的思路則是"源網荷儲一體化"。

所謂"源網荷儲一體化",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尤其是小型配電網範圍內,整合電源、電網、負荷和儲能等各環節,提高區域內電力供需的靈活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性。主要是爲適應新能源發電特性而爲其量身打造的一套小型系統。

2022年以來,各省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積極申報了大量源網荷儲的試點項目。然而截至目前,各地源網荷儲試點真正做成的屈指可數。

究其原因,主要是配電網沒有自己的獨立電源,很多用電大戶,諸如園區或者工業企業,希望實現風、光綠電直接供應,同時再匹配相應的負荷與儲能。

但在各省現實中,大電網嚴格控制着配電網的電源接入,源網荷儲一體化一直處於"懸空"狀態。

河南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思路(徵求意見階段),還是可圈可點的。

在河南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下,配電網變身爲有源配電網,就是把分佈式光伏分配給配電網,然後綠色電力直供周邊負荷,即新能源不與大電網連接,直接接入試點項目下轄的園區、工業企業以及其他電力用戶。

不與大電網連接有何好處呢?

好處之一是省去了給大電網的過網費,降低了用電成本。例如,河南一個連接110千伏變電站的工商業用戶,需要支付0.121元/度的過網費,一家年用電量5億度的企業,一年可以節省電費支出約6000萬元。

另一大好處在於分佈式發電的"量價確定性"增加。分佈式光伏如能通過配電網電力直供周邊負荷,消納電量更有保障了,並且電價也不用受各種因素的百般"拿捏"了。量價的確定性增加了,收益自然也更有保障。

不過,政策是理想化的,在落地執行中面臨的挑戰不會少。

文件稱,"逐步探索構建離網型微電網,形成穩定的就地綠電供應"。河南這一試圖打破電網舊有格局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其命門其實還是掌握在大電網手上,因爲它離不開大電網。

分佈式光伏發電波動性、間歇性的特性,是不會改變的。

即便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中的負荷端——周邊園區、工商企業,希望直接接入分佈式光伏,分佈式光伏也希望直供周邊園區、工商企業,但在分佈式光伏發不出電的時候何解?連續性負荷怎麼受得了"垃圾電"?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第二份文件中提及,"增量配電網類項目原則上應配置不低於新能源規模15%的集中式獨立儲能裝置。"河南提出配儲要求,也是考慮到了供電穩定性的問題。

事實上,考驗河南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或稱"離網型微電網"的試金石,是有源配電網接入風電光伏分佈式新能源的同時,能不能把周邊火電廠也一起分配給它。

如沒有這一條,風光的"垃圾電"特性就沒辦法得到克服,這套模式也就運轉不起來。

分佈式光伏無法離網"單飛"

回顧分佈式發展的歷程,分佈式光伏與大電網之間,也曾經有過短暫的"蜜月期"。

在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整體佔比很少的時候,分佈式光伏發出的每一度電都會被大電網保量保價全額收購。那時候分佈式光伏能夠"野蠻生長",既沒有因配電網容量不足而接網困難,也不會在接網後電網消納不了而被迫棄光。

而一旦分佈式光伏狂飆突進起量上量了,尤其是當新能源裝機量、發電量超過大電網的承載力的時候,步伐緩慢的大電網就有點不適應了,其表現就是分佈式光伏接網困難和棄光。棄光方面,以分佈式光伏大省河南爲例,2023年以來,河南多地分佈式光伏業主接電網通知中午停發5~7個小時不等。

源網矛盾多發之際,相關部門已經對新能源95%消納紅線做出了調整。

5月29日晚,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提出,在保證經濟性前提下,資源條件較好地區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

業內人士認爲,下調新能源利用率,旨在爲新能源裝機的進一步增長釋放空間,並預言這一政策調整將帶動近100GW左右的新增風電和光伏裝機。

然而,被外界忽視的是,在鬆動電網新能源消納紅線的同時,《行動方案》特別提出,要"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加大非化石能源開發力度",並且"到2025年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佔比達到39%左右。"

也就是說,包括分佈式光伏在內的新能源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電網升級纔是最關鍵的環節。

爲有效緩解分佈式光伏的接網"煩惱",分佈式光伏都需要與電網密切合作並充分調動電網的積極性。各地爲推動本地分佈式光伏裝機增長所採取的簡化備案流程,以及試圖構建"離網型微電網"的實踐,如離開電網的有效配合,都是很難取得成功的。

近年來源網矛盾多發,與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分佈式光伏開發模式也有很大關係。

各地方的風光分佈式裝機位列優先級,而新能源規劃的同時卻忽略了配套電網基礎設施。導致分佈式光伏項目上得快上得猛,配套電網建設卻步伐緩慢。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從根本上解決接網與棄光難題,分佈式光伏與電網一體規劃、一體推進至關重要,忽視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的提升,分佈式光伏的發展就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分佈式光伏是沒有辦法離網"單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