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塑膠袋變漂浮水母 無獨有偶帶觀衆飛到外太空

廢棄的塑膠袋變成漂浮水母,資源回收的寶特瓶,成爲偶戲道具素材,臺灣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場,花費三年時間跨國合作,打造作品《穿越真實的邊界》,即將登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提供)

廢棄的塑膠袋變成漂浮水母,資源回收的寶特瓶,成爲偶戲道具素材,臺灣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場,花費三年時間跨國合作,打造作品《穿越真實的邊界》,今日登場。

這次由雙導演鄭嘉音與法蘭克・索恩樂一起合作,故事靈感來自演員的生命經驗、夢境,以及編劇陳弘洋所寫的故事,鄭嘉音表示,當代偶戲的表演手法,不單單是操偶師操控戲偶,「而是人與偶相互協助,演員有時是操偶人,有時要演戲,故事包括有在山難中失去好友的人、對於性別有疑惑的打工族、擔憂某事的母親、光鮮亮麗的主播、跟植物說話的插畫家等。」

廢棄的塑膠袋變成漂浮水母,資源回收的寶特瓶,成爲偶戲道具素材,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場,花費三年時間跨國合作,打造作品《穿越真實的邊界》,即將登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提供)

特別的是,有如傳統布袋戲會有現場演奏的的文武場,這部作品也有現場音樂演奏,鄭嘉音表示,「現場演奏的音樂,能和表演者的呼吸、動態節奏相互結合,演出會更生動。」

《穿越真實的邊界》的場景十分魔幻,鄭嘉音說,有飛來飛去的「迷魅」角色,會吸取人的負面情感,此外,在外太空的場景,出現的外星生物樣貌,其實是參考自深海的海洋生物形象。

「我們也試着在畫面上應造一種動畫感,換景時不是停下來換景再繼續演出,而是演員還在上頭走着,山就開始移動,爲此,舞臺人員其實也都是表演者。」鄭嘉音表示,這部作品主要想表達現代人的生活困境,「取材都是從生活中裡的故事和材質,也是藝術家對現代生活的呼應。」演出將於10月29日至31日,在新北市淡水雲門劇場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