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留學價值,將個人發展融入強國建設
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大有可爲
在全球化浪潮中,留學人員一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大量優秀的留學人員在各個領域發揮着引領作用。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歐美同學會成立110週年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弘揚留學報國傳統,愛國爲民,自信自強,開拓奮進,開放包容,投身創新創業創造時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鑑,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人生華章。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表達對留學人員的期待,並肯定他們對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
據全球化智庫(CCG)的統計,在2023年新晉兩院院士中,57.9%具有留學經歷,81.4%的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39.2%的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在海外留學;在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的第一負責人中,80%擁有留學背景,在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的第一負責人中,約40%有留學背景。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大部分三甲醫院院長,都是留學回國人員。留學已成爲我國高層次拔尖人才重要的成長渠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正進入深入參與全球化的歷史新階段,對國際化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再次強調: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築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優秀留學人才則是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吸引的重要目標。
留學人員回國發展恰逢其時
近年來,隨着留學目的國和來源國進一步多元化,出國留學恢復了快速增長勢頭。但由於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因素影響,許多國家就業形勢趨緊,一些國家移民政策趨嚴,這也加大了留學人員在海外發展的難度。在此背景下,留學人員回國潮持續高漲。據教育部數據,1978年至2019年,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留學回國人員達423.17萬人,成爲我國勞動力市場中重要的國際化智力和知識資本。據估計,2021年回國創新創業的留學人員首次超過100萬,留學人員迴流呈明顯加速態勢。
與此同時,我國進一步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出入境簽證越來越便利,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優化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的政策與環境,提供包括落戶、創新創業支持、就業補貼、住房優惠、子女教育便利等在內的全方位支持,爲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和爲國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例如,北京“鳳凰計劃”爲留學人員提供創業資金支持、辦公場地、稅收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上海“浦江人才計劃”重點扶持高層次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深圳“孔雀計劃”爲高層次留學人員提供安家補貼、創業資助、科研經費等多項支持政策,2022年深圳還專門出臺《留學人員創業補貼資金管理辦法》,支持留學人員在深創業;廣州2019年修訂《廣州市鼓勵留學人員來穗工作規定》,設立留學人員專項資金,用於改善來穗留學人員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其他地區如杭州、成都、武漢、重慶等,也紛紛通過建立人才信息庫和工作站、打造線上線下多渠道人才引進和交流平臺、整合多方力量參與引才服務工作、創新留學人員激勵機制、爲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等措施,積極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與此同時,這些經濟發展迅速、產業佈局合理、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城市,也十分適宜留學人員發展,正成爲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發展的沃土。
放大留學價值的獨特優勢
留學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回國發展意味着新的起點和無限可能。留學人員應充分利用政策紅利,放大留學價值的獨特優勢,抓住國內產業發展機遇,積極投身到現代化建設和創新發展的浪潮之中。
一是提升綜合素養。留學人員應結合實際需求,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提升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知識、跨文化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意識等。一方面,可以參加國內外的專業培訓、研討會、學術交流等活動,對接行業前沿動態,提升專業知識落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進入國內外企業實習或兼職工作,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增加留學附加值。
二是利用國際視野。留學人員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豐富的跨文化交流經驗。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國更加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留學人才,支撐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全球化佈局、全球治理體系完善、民間外交拓展及人文交流深化。
三是加強人文交流。出國留學不僅是獲取知識與提升學術能力的行爲,更蘊含着對外展示國家形象、推動文化交流、深化國際合作等多元功能。留學人員在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是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的獨特載體。每一名留學人員都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單元,也是講述中國友善、開放、交流與合作故事的鮮活樣板,留學人員以親身經歷與體驗,可以賦予中國故事真實感、可信度與感染力,成爲對外交流中無可替代的力量。而留學人員也可以在人文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合作及發展的機會。
四是抓住產業發展機遇,提升新質生產力。留學人員回國發展應關注國內產業發展趨勢,找到與自己專業相關且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例如,當前我國正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高新科技領域,留學人員可充分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在這些領域及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尋求發展機遇。
主動適應和融入國內環境
通過主動適應和融入國內文化生活與工作環境,留學人員不僅能夠成爲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也能在個人職業生涯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共創美好未來。
一是保持聯繫,加強文化適應性。留學人員可密切關注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動態,通過新聞、網絡、書籍等多種渠道,全面瞭解國內的實際情況,爲回國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回國後,可以通過觀看本地新聞、參與社區活動、加入興趣小組等方式,加深對當前社會熱點、文化習俗的理解,儘快適應國內生活環境。
二是建立和維持國內外人際網絡。留學人員應更多地參與行業交流會、校友聚會、職業發展論壇等活動,利用社交媒體和專業平臺擴大社交圈,與行業內人士建立聯繫,這不僅有助於其更好地融入團隊,也有助於獲取行業信息和尋找合作機會。
三是保持開放心態,適應工作節奏。國內的工作環境與國外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如工作強度、管理方式等。留學人員應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積極面對各種挑戰,適應國內的工作節奏。同時學會平衡工作與生活,合理安排時間,保持身心健康。
積極提升創新創業競爭力
廣闊的市場前景、不斷優化的市場環境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爲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與平臺。留學人員應在充分放大留學優勢的同時,明瞭自身由於長期旅居海外造成的對本土市場認知不足、人脈資源斷層等劣勢,通過多種方式克服“水土不服”,明確定位,精準出擊,提升創業競爭力。
一是擺正創業心態,認清創業風險。創業不是追逐時尚,更不是追逐“名利”的捷徑。創業不同於就業,在處於起步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能面臨缺乏穩定收入、技術攻關難、市場開拓緩慢甚至是撤資等種種壓力與困難,需要創業者做好足夠的風險預期與抗壓準備。而創業心態的準備對於沒有相關創業經驗的留學人員而言尤爲重要。從以往留學人員就業創業的調查結果來看,80%以上的人表示之前“沒有創業經驗”,正確的創業心態建設是留學人員在回國創業征程中必須邁出的,也是最爲重要的一步。
二是先就業後創業,積累本土市場經驗。歷年的留學人員就業創業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留學回國人員沒有或只有一年以下的短期海外工作經驗。對於無工作經驗的留學回國人員,可以選擇“先就業,後創業”。通過先就業,一方面加深對創業行業實際發展情況的瞭解,迅速熟悉本土化商業環境,爲後期創業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就業所積累的職場人脈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留學人員創業人脈資源斷層的劣勢。同時,就業所帶來的穩定收入也能爲創業提供一定的啓動資金。
三是明確自身優勢,理性選擇創新創業領域。近年來,高科技領域已成爲創業的熱門領域,而留學回國人員也是科技創業羣體中的主力軍。留學人員創業及相關人才政策多聚焦於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然而,這一領域往往要求創業者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專業技術以及良好的落地轉化能力。對此,創業者應該根據自身資源優勢選擇創業方向,不僅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存在創業機會,社會治理、文化交流等各領域同樣可能產生新業態,形成新質生產力,應以差異化定位爭取市場,提高創業的存活率。
四是合理組建初創團隊,避免人脈斷層。在初創團隊中引入本土人才優化團隊組合,“土洋結合”的組團方式既能充分發揮留學人才的國際化優勢,也能利用本土人才充分了解國內市場規則的特長,做到國際技術結合國內需求,創業市場貼合國內環境,商業戰略兼容幷蓄。(作者 鄭金連繫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研究總監)
來源:《神州學人》(2024年第7期)
作者:鄭金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