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復刻科技巨擘初心

近期推出的新社羣媒體Noplace,在App Store上架才一天,就擠下了TikTok跟Threads,伺服器還一度過載。這個社羣媒體與我們熟悉的Facebook、Instagram和X有什麼不同?爲何大家趨之若鶩?

Noplace創辦人Tiffany Zhong表示,現在主流的社羣媒體早已失去「社羣」的本質,主頁處處是廣告,販賣商品或個人品牌行銷就算了,其中還有不少詐騙廣告。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明明好友名單有3,000人,但會出現在Facebook主頁的,運氣好時十則中有六則是好友發佈的;運氣差時,好友貼文只剩一則。

而Noplace追求的是真正的社羣媒體,朋友跟全球動態,按照貼文發佈時間排列,雖然目前還不支援上傳圖片,但整體使用情境更像是沒有廣告的X或Threads。

根據臺北產經資訊網的統計,截至2024年6月,臺灣在2024年短短六個月內就成立了7,601間新創公司,相較2014年的2,417間,成長了三倍。

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數據顯示,2023年成立的新創公司高達548萬1,437家,這意味着爲數衆多的創業家都專注於以新創解決現有的問題。

創業的「新」題目好找,但「好」題目難尋。依循Noplace推出的服務,參考成功大企業的創業初心,這樣的選擇當然是引起市場注意的方法。

舉例來說,2008年社羣媒體Facebook正式進入臺灣,除了能分享生活,身邊有不少人在網站上找到失散多年的老師、同學與老友,這種「失而復得」的感動,讓它在2010年使用數達五億人,2023年更擁有29億的活躍用戶。

然而,現在的Facebook較剛推出時,體驗感已落差很多了,整個頁面看不到幾則好友訊息,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廣告。以社羣媒體起家的Facebook,如今卻找不到朋友。

另一個是Google,Google琳瑯滿目的應用功能中,大家最熟悉的想必是搜尋引擎,一個搜尋列連接你我與世界。但隨着Google穩坐搜尋引擎龍頭的寶座,曾幾何時,搜尋結果鮮少出現精準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是一行行的商業廣告,好不容易滑到非廣告的板塊,內容卻與搜尋關鍵字無關,有時甚至找不到資訊。

Noplace與OpenAI這兩間新創公司的起點,均各自復刻了Facebook與Google最原始的創業里程碑。

Noplace就像還原Facebook的初心,擺脫滿滿的商業廣告,透過好友與全球消息的頁面切換,還給我們真正的社交。而從天而降的OpenAI,則部分滿足了我們對於答案的渴求,透過與文字AI的一問一答,還能優化答案的呈現方式,雖然AI幻覺不時還是會提供模擬兩可或錯誤的回答。

Noplace與OpenAI算是克服了「社羣媒體沒有朋友,搜尋引擎沒有答案」的窘境。當時的科技巨擘們如果沒有這樣的初心,也不會穩坐科技龍頭好幾十年,過去年代的創新,對現在的世代還是有實踐的價值,但這些新創接下來可能會面臨科技巨擘當時同樣的問題:除了影響力和市佔率,該如何打平,甚至營利?

最近特別喜歡看電影,但吸引眼球的從來不是聲光效果極佳、特效極強的科幻片,反而是十年、20年前,甚至是我出生前的經典之作。也許就跟科技發展的洪流是同一個道理,雖然技術與設備都有革命性的進展,但有時最能打動心靈、填補空缺的內容,還是那份簡單直觀的「純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