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會7/7決選 民調顯示「極右翼難過半」

▲法國極右派領袖雷朋(Marine Le Pen)。(圖/達志影像)

文/中央社巴黎6日綜合外電報導

法國明天進行國會決選,由於3大政黨聯盟在首輪投票拿不到100席,選民明天將選出國會577席中的501席,執政聯盟和左翼勢力盼能運用兩輪投票制的特性防堵極右陣營奪下總理大位。

綜合法國24臺(France 24)、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及路透社等媒體報導,以下解析法國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選舉兩輪投票制運作規則和優缺點,以及新一屆國會出爐後可能出現總統與總理分屬不同政黨的「左右共治」。

兩輪投票制規則

國民議會共有577席,其中包括13個海外選區和11個代表海外法國公民的選區,取得絕對多數需要289席。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中間派「同在」(Ensemble)執政聯盟在目前的國民議會只掌握250席,每當要通過法案都必須爭取其他政黨的支持。

法國國會選舉和總統大選一樣採取「單一選區多數決兩輪投票制」,1區選出1人。第一輪投票中得票過半,且達到登記選民人數的25%即可勝選;若無候選人達標,則得票率超過12.5%者可進入第2輪,各選區將進行有2名、3名甚至4名候選人的一連串決選。第2輪投票中,獲最多選票者勝。

6月30日舉行的首輪投票已確定選出76個席次,其中極右翼的「國民聯盟」(RN)及其盟黨拿下39席,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New Popular Front)奪得32席,馬克宏的「同在」聯盟只取得2席。

法國選民將於明天前往投票所,在第2輪投票中選出501席。

一些候選人可能會在第2輪投票前退選,以便讓盟友有更大的機會阻止對手,特別是來自極右翼的候選人勝出。

▼法國總統馬克宏與雷朋。(圖/路透)

若馬克宏陣營敗選,會有什麼後果?

馬克宏已經表示,不管誰勝出,他都不會辭去總統職務。

如果馬克宏所屬的「同在」陣營敗選,並由極右翼「國民聯盟」勝出,那麼問題就在於是否能手握絕對多數的289席,或是如馬克宏陣營自2022年以來一般,擁有相對多數。

若「國民聯盟」獲勝,就可能開啓近3年的「左右共治」或權力分享時期,總統和總理將由不同政黨的領袖出任。

內政由總理掌舵,外交國防由總統主導,這種情況有過前例。

法國是否曾出現過左右共治?

過去20多年都沒有出現過左右共治,因爲如今國會選舉都緊跟在總統選舉之後,選民在這段期間內的偏好變化不會太大,但法國過去曾經出現3次左右共治的情形。

1997至2002年,「社會黨」(PS)喬斯班(Lionel Jospin)曾在中間偏右的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領導下擔任總理。

1993至1995年,「社會黨」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曾在總統第2任期與中間偏右的總理巴拉杜(Edouard Balladur)合作。

1986至1988年,時任總統密特朗曾任命席哈克擔任總理。

▼極右翼「國民聯盟」(RN)主席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兩輪投票制優點

首先,兩輪投票的優點在於勝選者經過兩輪決選,能獲得較雄厚的民意基礎,組成具穩固正當性的政府。

第二,選民在首輪時可依照偏好投票,候選人個個有希望,小黨生存與競爭機會較大,有助形成多黨制。

第三,候選人最好同時擁有其他政黨選民的支持,因此溫和路線勝率較高,減少偏激政黨候選人當選可能性。

再者,第2輪投票前,領先的候選人需拉跨黨的選票,不僅間接敦促形成廣泛訴求,也推動大小黨之間的協商,避免單輪相對多數投票制會出現的兩黨獨大。

根據法國知名政治學者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提出的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投票制是形成政黨體系的重要因素,而兩輪投票制傾向打造「多黨兩聯盟」的政黨體系。

兩輪投票制缺點

兩輪投票制也有缺點,首先,兩次全國性投票帶給國家選舉單位非常大的行政壓力與財政負荷,這也是兩輪投票制並非民主國家主流投票方式的原因之一。

再者,對選民而言,兩次投票容易耗損耐心與關注度,降低第2輪的參與率。而跨黨協商也是雙面刃,既可避免分化,也可能造成「分贓政治」。

最後,選民可能採策略性投票,投給並非最支持但比較可能出線的候選人,這會導致最終投票結果爲「製造出來的多數」,即當選者並非多數選民的第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