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臉譜:太平洋戰場的「配角」故事

除了掌握戰時決策的當代人物之外,還有更多鏡頭外的「配角」曾經歷過各自不同的戰爭故事。(圖爲中國橫店,抗日神劇村)。 圖/路透社

——來自樹林的林姓網友

來自樹林的林姓網友

▎來自樹林的林姓網友表示...:

爲什麼以國際爲號召的《轉角國際》,要作「終戰專題」?2015年了呀,大哥?

這樣作,「國際」的點在哪裡?終戰70年?抗戰勝利70年?反法西斯勝利70年?2015減1945的70年?誰想的這個主題?時代帶入感超低的呀!這些人都作古那麼久了,都寫入歷史課本了。

作人,要向前看,好嗎?

編輯臺(示意非本人)

▎來自編輯臺的迴應:你的聲音,我們聽到了,謝謝!

在歷史課本、主流戰爭敘事之外,70年前的那場戰爭,對時代的影響遠比你我想像還來得要深遠(我們也是看《轉角》才知道),除了掌握戰時決策的當代人物之外,還有更多鏡頭外的「配角」曾經歷過各自不同的戰爭故事。

這些戰時「配角」日後或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成爲至今國際知名的「主角人物」,而我們的迴應,就是對比今昔,來把這些人生的碎瑣片段再次重現...。

你知道嗎?這些人,也參與過那場戰爭...

▎戰時日本

手冢治虫,當時17歲。

▎手冢治虫(1928-1989):用漫畫來回憶

黑傑克、原子小金剛,承先啓後的國寶級漫畫大師,戰時他的高中生活都在軍訓課、軍工廠勞務、以及目睹生死中度過。

戰爭末期,手冢在學徒動員令下,在大阪的軍工廠工作。1945年6月大阪大空襲時,人在工廠監視塔站哨的手冢,幸運地逃過落下的美軍燒夷彈,但同期的夥伴們卻在他眼前陷入火海、無一生還。這段慘況,日後也被畫爲手冢筆下《紙の砦》(紙的城寨),對戰爭的痛苦反思,也成爲手冢各部作品的主軸之一。

司馬遼太郎,當時22歲。

▎司馬遼太郎(1923-1996):學徒出陣的戰車兵

以歷史小說聞名的文壇巨人。包括阪本龍馬、西鄉隆盛等歷史角色,都藉由司馬遼太郎的筆,活躍於日本當代的大衆文化。

遼太郎在1943年應政府「學徒入陣」命令,加入陸軍戰車部隊。雖曾派駐過滿州,但卻因軍部準備「本土決戰」而回扎日本本土直到終戰。

戰時的荒謬與衝擊,卻讓22歲的遼太郎留下憤怒的質問:「日本爲何打這一場笨仗?什麼時候日本人變得這麼蠢?」

山岡莊八,當時38歲。

▎山岡莊八(1907-1978):被特攻撼動的隨軍作家

超長篇歷史小說《德川家康》(連載17年)的作者,日本戰國小說的名家。

戰前小有名氣的山岡,入伍後被大本營海軍部徵爲隨軍作家,足跡遍及中國、東南亞,爲軍部寫下不少「宣傳著作」。

戰爭結束前,曾與川端康成等一同駐於鹿兒島鹿屋基地,採訪特攻航空隊「神雷部隊」,但隊內各種生死萬狀大大震撼山岡,據說日後只要一回想這些赴死的特攻隊員,不能自己的山岡就會嚎啕大哭。

山崎豐子,當時21歲。

▎山崎豐子(1924-2013):兵工廠的女子挺身隊

日本戰後著名的小說作家,幾部名著如《白色巨塔》、《華麗一族》、《不沉的太陽》等,也不斷地被拍成日劇、電影而深植人心。

由於前線吃緊,還是學生的山崎在戰爭後期也收到動員,加入「女子挺身隊」到軍工廠擦子彈、製造兵器;出身大阪的她,也見證了1945年的大阪大空襲,種種暫時的慘況與荒謬,也成目睹家園燃燒的豐子日後寫作筆鋒的墨跡。

三船敏郎,當時25歲。

▎三船敏郎(1920-1997):從偵察機拍照手遺照攝影師

日本國寶級演員,黑澤明的愛將男主角。

出生在中國青島的三船,在1940年受召入伍,並因攝影專長被配屬到滿州陸軍第七航空隊,負責航空攝影。終戰前夕,他被轉到回熊本特攻基地,爲赴死前的飛行員拍攝出陣寫真。

雖然拍攝過不少戰爭電影,三船卻不太提自己戰時回憶,僅表示「那是噩夢般的六年」,「戰爭是毫無意義的大屠殺」。

李秉喆,當時35歲。

▎李秉喆(1910-1987):朝鮮半島,三星帝國的開始

李秉喆出生在韓國南部慶尚南道的一個富農家庭,早年赴日就讀早稻田大學(但休學)的他,回韓積極創業,投資過碾米廠、運輸業,並藉由借款,大舉收購土地轉租,讓財富迅速累積;但盧溝橋事變後,日本政府爲因應侵華戰爭而緊縮金融放貸,被抽調銀根的李秉喆也因週轉窘迫而近乎破產。

重整旗鼓後,李秉喆再回農產交易。1938年成立「三星商會」,將蔬果、風乾漁獲賣往東北、滿州一帶,隨後又投入釀酒產業,以酒食農產爲根再度翻身。而「三星商會」日後也成爲獨霸半島的巨型財閥「三星集團」。

▎戰時美國

甘迺迪,當時28歲。

▎甘迺迪(1917-1963):載浮載沉,九死一生

日後成爲美國總統的甘迺迪在1941年加入海軍,以預官身份在海軍情報室服役。但隨後在個人要求與家族安排下,甘迺迪獲得指揮魚雷艇PT-109號的機會,並於1943年3月派駐南太平洋索羅門羣島戰區,但同年8月,甘迺迪的小艇卻在一次夜間任務中被撞沈,並在海上漂流七天後才獲救。

甘迺迪在這次任務中表現英勇,但本就體弱的他也因此回國療養,終戰之前再也沒有回到前線。

老布希,當時21歲。

▎老布希(1924-):太平洋上的魚雷轟炸機

太平洋戰爭期間,另一位總統老布希,則在海軍航空隊駕駛魚雷轟炸機。

老布希在1942年加入海軍,隔年就取得飛行資格,獲選在聖哈辛托號航空母艦服役。他曾在1944年9月於小笠原羣島附近被日軍防空砲火擊落,但墜入海中的布希不但平安獲救,並重回菲律賓戰役。

由於豐富的飛行經驗,老布希在戰爭尾聲被調回美國本土擔任飛行教官,這段參戰履歷也成爲他日後從政的宣傳勳章之一。

麥帥...的兒子,當時7歲。

▎麥克阿瑟四世(1938-):國語課本上的角色

國語課本中《麥帥爲子祈禱文》被禱告的主角(「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美國名將麥克阿瑟的獨子。

1938年出生在父親駐地的小麥克阿瑟,從小在菲律賓長大。當老麥帥受迫撤離菲律賓、說出名言「我將回來」,同一艘魚雷艇上還有年僅四歲的小麥克阿瑟。小麥隨麥帥到處征戰,戰後也跟着到了日本盟軍總部,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

但成人之後形式低調的小麥,並不像父親一樣選擇戎馬。哥倫比亞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他隱姓埋名;出席麥帥的喪禮,也是他最後一次的公開露面。

馬可仕,當時28歲。

▎馬可仕(1917-1989):貪腐的代名詞也曾是戰場英雄。

幾乎成爲「貪腐代名詞」的馬可仕,在太平洋戰爭中卻充滿傳奇與爭議。

出身政治世家的馬可仕1940年入伍。珍珠港事變後,駐菲美軍被突襲的日軍擊潰。馬可仕所屬的21菲律賓師也在巴丹島戰役中投降,隨後他在著名的「死亡行軍」中幸運生還,獲釋後(在「大東亞共榮圈」口號下,日軍釋放「被殖民」的菲律賓戰俘)加入抗日遊擊隊直到終戰。

馬可仕戰時表現英勇,曾獲頒美軍銀星勳章;但戰功也成爲他日後的政治工具,對內宣傳中,馬可仕甚至謊稱自己曾被授與美軍最高級別的榮譽勳章。

▎戰時南洋

李光耀,當時22歲。

▎ 李光耀(1923-2015):戰時的角色成疑

新加坡的開國領袖在戰時曾爲日軍工作,並曾藉由與佔領者的合作,從黑市牟利。

李光耀在1943年透過招募,加入了大本營參謀部駐新加坡的「報導部」。根據李本人的說法,他的工作就是翻譯盟軍廣播;但也有質疑認爲,該單位的還兼有宣傳、心戰、甚至區域諜報工作的勤務,因此李本人與日軍的配合與互信層級,或許比其宣稱得還要敏感而緊密。

蘇哈托,當時24歲。

▎ 蘇哈托(1921-2008):爲日軍服務;爲獨立服務

未來的印尼強人——蘇哈托——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是駐印的荷蘭東印度陸軍成員;1942年日軍佔領印尼後,蘇哈托也被改編到親日的當地民兵,並被授與軍官職位,在終戰之前負責各地的新兵召募與訓練任務。

佔領期間,日軍「大東亞共榮圈」的號召,觸發了蘇哈托等人民族主義的情緒,並加速了印尼獨立運動的發展;戰後,對抗英軍、荷軍的獨立戰爭隨之爆發,而蘇哈托從日軍身上養成的武裝實力,也讓他成爲獨立戰爭中最爲重要的明星角色。

德雷莎修女,當時35歲。

▎ 德雷莎修女(1910-1997):彼時高牆仍未倒下

1929年就抵達印度的德雷莎修女,在太平洋戰爭開打時,都在加爾各答的聖瑪利亞羅雷託修女會中學服務,擔任教師。這所位在東加爾各答的教會學校,雖然位處貧窮城區,但修道院內環境良好,學生也多是富家子弟,一牆之隔的階級與資源差距,也成爲日後《讓高牆倒下吧》一書的名稱由來。

但德雷莎修女決心投入窮人服務之前(1946),戰時的加爾各答卻在1943年深受孟加拉大饑荒所苦:由於極端氣候、預備糧倉緬甸的淪陷、戰時糧食控管失調等因素,超過300萬人在南亞次大陸上餓死,飢餓與貧窮也自此走入極端,進一步促成南亞戰後的動盪。

▎戰時中國

金庸,當時21歲。

▎金庸(1924-):戰時人生,退學人生

大戰期間,仍是學生的武俠大師——金庸——爲了躲避戰禍而不斷轉學,但好學的他仍在1944年考上當時在重慶的中央政治學校(如今的政大)。

就學期間,金庸與校內黨員同學屢發衝突。金庸先生回憶,當時這些國民黨學生跋扈異常,動手毆打、拿鞭子抽同學的事情也屢有耳聞。但一次與黨員同學的摩擦中,金庸堅持要求校方秉公辦理,結果卻反遭退學處份。

不過2007年,政大校方已邀金庸先生返校,並授與名譽博士。

李嘉誠,當時17歲。

▎李嘉誠(1928-):最亂的時代,最好的時代

1940年日軍侵入廣東,李嘉誠一家爲了躲避戰禍,從潮州南下避居香港。但隔年香港淪陷,李嘉誠的爸爸也染病過世,一家潦倒,僅靠經營鐘錶的舅父莊靜庵支持,此時也是李嘉誠人生的最低谷。

但熬過大戰的李嘉誠,在1945年轉做塑膠產品推銷時,也遇到戰後景氣的復甦潮,除了重建商機、內戰中的中國也有大量的人力、資金涌入香港,趁勢而起的李嘉誠事業扶搖直上;同時,他在也與表妹莊月明互許終身,從舅父變岳父的莊靜庵也爲日後李的創業,提供相當的資金支援。

葉問,當時52歲。

▎葉問(1893-1972):暗事好做,明事難成

因爲影劇作品而揚威現代的武術名家葉問,在戰時曾加入國民黨政府中統局(如今法務部調查局)的情報工作。雖然其居住地廣州佛山,在1938年遭日軍佔領,但不避居的葉問仍繼續地下調查工作、並廣受門徒。

戰後,葉問被國民政府重新重用,連連升官,並任佛山代理警察局長、廣州市戍衛巡邏隊隊長等;但1949年國府撤守大陸,爲了避禍葉問也才離開廣東、餘生自此客居香港。

▎戰時加拿大

金鋼狼,當時年齡不詳。

▎詹姆斯・羅根/金鋼狼(1880晚期-):武士之戰?

變種人,漫威超級英雄;雖然國籍爲加拿大,但因不明原因時常以美軍身份出現於各地戰場。據說1945年時曾在長崎戰俘營中,目擊了原子彈的轟炸,並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保護了一名曾幫過他的日本軍官,彼此結下了不解淵源...。

但現實中,「金鋼狼」的角色直到1974年纔在漫畫出現;戰時真正領導「自由世界」的英雄其實是「美國隊長」,而同時期崛起的《超人》、《蝙蝠俠》等漫畫,雖然也受愛國氣氛感染、屢與日軍對抗,但兩個漫畫角色卻都不具備「軍人身份」,形象也多在「戰爭債券推廣」等後方宣傳所用。

太平洋戰爭,70年之後...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