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 美將大量剩餘物資移交中華民國

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達成協議,琉球列島施政權將於1972年歸還日本。圖爲1965年中華民國外交部長沈昌煥在東京拜會日本首相佐藤榮作。(本報資料照片)

傳記文學第738期《駐防沖繩的國軍憲兵胡經謙與行政院物資供應局》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軍與美軍在熱烈慶祝的同時都面對復員及調整戰時體制的問題,美軍在太平洋各島嶼還有大量未使用的軍品、軍糧與裝備,經過一系列交涉後決定交給中華民國。

爲了接收這一批物資,國府除了在一九四六年五月十五日在上海成立行政院物資供應局,負責統籌美軍剩餘物資的來華事宜,首任局長江杓更親自前往沖繩視察與點驗。爲了能夠管理這些散佈在太平洋各島的美軍物資,國軍於是編組「中國憲兵司令部太平洋島嶼憲兵隊」,派去沖繩、塞班島、關島甚至馬里亞納羣島,進行監督與戒護的工作,本文所要介紹的胡經謙老伯便是其中的一員。

我在二○一五年十二月去桃園市退輔會八德榮家訪問汪僞南京軍校生時,在榮家大門口巧遇外出散步的胡經謙,他老人家也在看了我的研究生學生證之後給我他的名片,並歡迎我去訪問他。翌年五月十六日早上,我到榮家進行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訪談。

胡經謙在一九二七年農曆三月初六出生在浙江省樂清縣柳市鎮八保,第八保在中共建國後改成了上園村。全村都是姓胡,外姓幾乎沒有。胡家是當地的仕紳,有大宅院與祠堂。父親胡志介開書店爲業,在地方上屬於仕紳,中共建國後被列爲地主批鬥。

一九四三年秋天胡經謙十六歲,這時的他因爲成績不達標而被退學,「畢業不了沒臉回家,剛剛好憲兵十五團在溫州招考,我個子夠高就過去。」胡老因爲識字,又在中學就讀期間仍有鍛鍊,就被憲兵十五團收下,到鉛山縣集中受入伍訓練。溫州在當時屬於第三戰區,除了憲兵十五團之外還有憲兵四團、八團、二十三團。

這一批新招募的憲兵在鉛山受到四個月的基本訓練,比如稍息、立正、敬禮。後面四個月,要學憲法、刑法、民法、軍法之類的學科,但胡老說到:「上課有時候班長來上,上得馬馬虎虎,總之讓我們知道就好。」一九四四年春天結訓,授予上等兵軍銜後他們通過培訓的學員,才成爲真正的憲兵。

胡老回憶真正下部隊以後,憲兵十五團平日用中正步槍、七九步槍,每個憲兵都分到兩百發子彈。機槍連裡面有四挺蘇聯的轉盤機槍,但全團也就只有這四挺。出任務時候,憲兵腰掛盒子砲,制服的質量雖然還是不好,卻能夠戴上標示憲兵的粉紅色領章與臂章。

胡老在抗戰後方都在後方維持秩序,雖然少了戰場上的硝煙,但慘澹的生活與詭譎的社會依舊是憲兵們所要面對的。肅奸防諜,胡老在訪談時並沒有講,但印象深刻的則是生活上的慘澹。

「抗戰時候都自己種菜,伙食差也吃不飽,吃飯都是打衝鋒。……當時的薪餉不多,多少也記不了。薪水不高,吃的也不好,只有出任務時稍微好一些。出任務都三、四個派出去,在憲兵隊裡面根本吃不好。」胡老這樣回憶到,即使他們憲兵已經比苛扣爲日常的野戰部隊還要好。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左右,在憲兵十五團九連(機槍連)服務胡老在贛州石城縣的隊部中聽到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廣播號外,緊接着隊長就下令所有憲兵集結,急行軍去南京接收。中途經過衢州,他們在這裡休息兩天過中秋節,這一天憲兵久違地吃到紅燒雞肉。十月以前,他們抵達了南京城外。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胡老跟着憲兵十五團九連被派去南京上游的蕪湖。第九連的憲兵就近在下關車站登上火車,沿着穿進南京城內的鐵軌南下,通過抗戰爆發前在南城牆新開的鐵道豁口:雨花門後,向蕪湖的方向前行,他們將會去那邊接收日本憲兵隊,以及監督日軍日僑的遣返。

第九連的憲兵抵達蕪湖後受到當地日本憲兵隊的恭迎,身爲上等兵的胡老在這邊與隊友一絲不苟地執行上面交代的任務。這時還是上等兵的他只記得,日本蕪湖的憲兵沒有拖泥帶水或蓄意隱匿,他自己也沒去逮捕漢奸與參加槍決,對戰後詭譎的情勢也不瞭解。

一九四六年一月「憲兵司令部」從重慶遷回到闊別八年多的南京後,胡老與第九連的憲兵在蕪湖縣城度過新年。中國憲兵在這一年底達到巔峰,員額擴展到六萬五千餘人,共有二十七個憲兵團、五個教導團、六個獨立營與憲兵醫院,然而中國內戰也在這一年正式爆發。

胡老對改變他日後人生走向的內戰沒多少認知,只記得蕪湖到南京的鐵路在這一年被切斷,那之後憲兵的月薪也都發法幣,並派專人送到家裡。也是在這一年底,胡老選擇了一條擴展他見識的道路:成爲駐太平洋島嶼憲兵隊的憲兵,赴海外值勤。(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