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事故14年新高 北市設專業導護

上學期間,臺北市國小周遭路口有不少導護志工在校門疏導交通,維護校園安全。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去年12歲以下兒童因交通事故受傷有500例,爲14年來最高。議員指出,校方長期讓教師、家長擔任導護人員,缺乏交通專業及公權力,難道要把交通安全的壓力移到教師、家長身上嗎?教育局迴應,已盤點10校由義交、警察導護,也會研議擴大編列導護費。

交通部統計,去年12歲以下交通事故受傷500例,與2022年相比多了127人;13-17歲有458例,與前年相比多了9人。分析事故原因,75%爲乘車發生車禍、18%爲行人事故、6%爲騎腳踏車事故,許多案例發生在校園周邊道路。

議員趙怡翔表示,現在導護人員由教師、家長擔任,但本身缺乏交通專業、公權力及市府授權的協調力,還要冒着生命安全來加強孩童通過穿越線的識別度。學校也只提供志工裝備與保險費,若不做導護還得擔心孩童被車撞。

趙怡翔說,教育局應把有交通安全專業的導護讓義交、員警執行,在上、下課時段確保校園周邊環境安全,市府要編列預算增加專業導護人員,可擴大到全市辦理。

延平國小校長陳清義表示,過去會以道德勸說希望讓教師負擔晨間導護,由於7時15分就開放學生入校,老師必須在教室內看着學生,現在已經很少有老師會站導護,假設強制要求教師站導護,人力調配會出問題,恐怕會衍生很多爭議。

陳清義說,若全由專業的義交或警察導護交通,當然樂見其成,不過工作負荷量變大,警方也會吃不消,現在北市國小有幾種模式,例如各班級家長輪流交通導護,或與教師及志工分工合作,也有學校能負擔經費,外包讓保全導護。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學童交通事故數量提升,是因行人通道沒那麼完整,或是學校周邊交通環境複雜,造成學生上、下學困難,會研議跨局處、部會協調義交數量,並編列導護費用,將義交納入導護計劃中。

教育局指出,由於義交有總量限制,已經盤點10校周邊道路,在比較複雜的路口、交通號誌多、車流龐大的地方,會請義交與當地派出所協助指揮交通導護。在北市5千多位志工中,有1800位會接受警察局義交訓練,讓志工更專業,負責較危險的路口導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