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智庫調查 近七成俄企選用陸制替代西方設備

去年有近七成俄企選擇了中國大陸供應商,以替代西方設備。(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引述《俄羅斯商業諮詢日報》網站2日報導,蓋達爾經濟政策研究所近期一項調查顯示,俄企如今主要使用中國大陸和本土產品替代原本從「不友好國家」進口的設備和零配件等。尤其在設備市場上,去年有近七成俄企選擇了中國大陸供應商。有俄專家預計,「中國大陸製造」未來在俄工業的市場佔比還會更高。

報導稱,蓋達爾經濟政策研究所調查實驗室今年1月對約1000家俄企下發問卷,調查其在設備、備用零件和配件中受到次級制裁的進口商品的更換情況。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供應商在前兩項替換產品中所佔份額都超過俄本土供應商,成爲「最受歡迎的新管道」,俄羅斯產品僅在配件產品這一項中有微弱優勢。

具體而言,在選擇替代西方設備的生產國方面,67%的俄企選擇中國,佔比最高,其次有39%選擇俄羅斯。另有21%選擇俄羅斯以外的歐亞經濟聯盟夥伴國(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17%選擇土耳其,12%選擇印度、伊朗、越南、埃及和北韓。此外,有23%的俄企選擇了選項列出國家以外的「第三國」,還有15%繼續接收被制裁的設備。

在備用零件市場上,中國生產商也處於領先地位,有63%的俄羅斯公司尋求其供應。選擇俄本土產品的佔比46%,差距較設備替換領域略有縮小。24%的受訪企業改用其他國家的備件,還有22%選擇繼續接收被制裁產品。

在配件(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方面,選擇俄本土產品的企業以54%的佔比位列第一。中國產品以微小差距位列第二,佔比爲52%。23%的俄企繼續接收被制裁的配件。調查實驗室負責人謝爾蓋·祖赫洛(Sergey Tsukhlo)說,俄企在配件方面表現出對次級制裁產品的「最高獨立性」。此前,有20%的俄羅斯企業從未使用過外國進口配件,而在設備和備用零件方面,這個比例只有11%。

據報導,俄宏觀經濟分析和短期預測中心(CMACP)副總幹事弗拉基米爾·薩利尼科夫(Vladimir Salnikov)認爲,儘管俄國內同類產品不是進口設備和備件的主要更換渠道,但這一調查結果仍可以說是積極的。他說,「這些調查表明,進口替代正在發揮作用」。

薩利尼科夫表示,本土設備在俄羅斯工業中所佔份額一直都非常小。以機械設備生產領域爲例,截至2021年,俄企設備中有六分之五都來自國外進口,國產設備只佔六分之一。

根據他的說法,前述數據中俄本土產品的市場份額可能還偏高,因爲這類調查往往很難確定設備或零部件的真正的原產國。他解釋稱,企業中的總會計師經常填寫這類問卷,但他們並不總是確切知道購買的是誰的設備。

「總會計師能看到錢給了誰,但它可能是中國大陸產備件的俄羅斯經銷商,我認爲這個因素可能影響了調查的結果。」薩利尼科夫還預計,中國供應商的產品未來在俄工業中佔比或更高。

據悉,2022年中國大陸對俄出口增長12.8%,達761億美元。去年,中國增加了對俄羅斯卡車、挖掘機和裝載機、橡膠輪胎、泵和壓縮機、起重機、閘閥、閥門和氣閥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