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術核武意在威懾

(圖/路透)

隨着俄烏衝突進一步升級,烏克蘭軍隊深入俄羅斯庫斯克地區,並炸燬當地兩座橋樑,試圖建立緩衝區。面對這一局勢,俄國政府曾公開表示,若國土遭到入侵,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這一表態在國際間引發廣泛關注與擔憂,值得深入探討。

俄國的核武器使用聲明,首先表現出強烈的威懾意圖。核武器作爲防止敵對勢力進一步行動的最後手段,通常在極端情況下才會被考慮。此次表態意在向潛在侵略者傳遞明確訊息,即任何進一步的侵略行爲都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後果,迫使對方重新考量其行動。

這一表態同時向國內、外傳遞明確的信號。對內,聲明旨在凝聚民心,展示政府保衛國家的決心。

對外,則是向北約及其他國家展示俄國的堅定立場,強調其捍衛領土完整的決心,藉此增強國際社會對俄國的敬畏感,並加強對核武使用可能性的警惕。然而,這也將伴隨巨大的風險,例如當年美蘇冷戰時期的核對抗,其威懾至今仍對全球影響深遠。

儘管俄國表示,在國土遭到入侵時可能使用戰術核武,但是否會輕易實施,仍需依實際情況而定。核武器的使用通常需滿足一系列嚴格條件,即便面臨國土入侵,俄國亦需權衡使用核武器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國際社會的反應、全球安全局勢的變化,以及對自身未來生存環境的影響。因此,核武器的使用需要極其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戰術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的用途存在明顯差異。前者主要用於戰場上達成具體軍事目標,並非進行大規模破壞或全面核打擊;而後者則主要用於威懾和進行大規模打擊,以達成國家級別的戰略目標。例如,冷戰期間,美蘇雙方多次進行核威懾演習,這些行動雖然成功避免了直接衝突,但也使全球局勢高度緊張。

這意味着,即使俄國在極端情況下考慮使用戰術核武,其主要目標在於取得短期戰術優勢,而非引發全面核戰爭。儘管如此,使用戰術核武依然是一個極其敏感且危險的選擇,可能引發難以預測的後果,例如導致與北約的全面對抗。

此外,俄國政府的這一表態在實際行動中仍面臨諸多約束。這些約束包括來自盟友的立場、國內輿論壓力,以及國際條約的限制等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對俄國的決策產生制約,迫使其在做出使用核武器的決定前進行深思熟慮。

綜上所述,俄國在面對此次庫斯克地區的國土威脅時,若有計劃使用戰術核武器,更多的是一種戰略威懾工具,而非具體的行動。這一表態旨在震懾北約並傳遞堅定立場,以避免衝突局勢進一步惡化。

因此,以當前威脅並非是「必然性」的情況下,即使待庫斯克地區民衆完全撤離後,使用戰術核武可以達到特定的戰略目的,後續仍可能面對局勢失控的風險。俄國是否會在面對國土威脅時展現決心,取決於國際局勢的評估、北約壓力測試的底線,以及其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