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把恐攻和烏克蘭掛鉤 分析:普丁怕有損精心培養的強人形象
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廳發生恐攻,《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場血腥恐攻可能會破壞俄羅斯總統普丁精心培養的強人形象,讓人們懷疑其保護人民安全的承諾。(美聯社)
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廳發生恐攻,《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場血腥恐攻可能會破壞俄羅斯總統普丁精心培養的強人形象,讓人們懷疑其保護人民安全的承諾。另外,俄羅斯專家指出,俄當局在過去20年中實施的鼓勵移民政策的風險已然形成,激進伊斯蘭主義者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和烏克蘭正展開一場代價高昂的消耗戰,而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捲土重來,對克里姆林宮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因爲這與俄羅斯宣傳中所呈現的世界願景矛盾:俄羅斯與發展中國家和穆斯林世界結盟,正對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發動一場生存鬥爭。
目前還不清楚23日「番紅花城市大廳」音樂廳恐攻事件將如何影響俄羅斯的國內政治,雖然「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一直聲稱犯案,但普丁仍拼命想把攻擊事件與烏克蘭掛鉤。基輔官員表示,烏克蘭擔心普丁會以此爲藉口,爲戰爭投入更多人力和金錢。
普丁前演講撰稿人加利亞莫夫(Abbas Gallyamov)指出,如果說是ISIS犯案,那麼普丁的整個外交政策就會顯得毫無價值,這就是爲何俄羅斯如此努力地將責任歸咎於烏克蘭。
即使在俄羅斯電視上,一些專家也公開質疑烏克蘭參與其中的說法。 相反,他們還提出讓人不安的問題:爲什麼俄羅斯安全部門以閃電般的速度鎮壓了烏克蘭戰爭的抗議活動,卻花了1個多小時纔對恐攻事件作出反應。
俄國政治分析家維諾格拉多夫(Mikhail Vinogradov)23日在RBK電視臺上問道,「烏克蘭能從這次恐怖襲擊中得到什麼還不是很明顯,但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安全主題。執法部門的首要任務,向來是針對哪些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公衆人物…探討恐怖主義被定義爲對俄當局和俄政策的批評。」
荷蘭反恐和情報獨立專家塞爾西科夫(Grigorij Serscikov)表示,「也許俄聯邦安全局過於關注烏克蘭戰爭以及由此產生的危險,以至於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已捉襟見肘,在太多不同的戰線上作戰。」
另外,對於恐攻犯案槍手皆來自塔吉克,《華爾街日報》指出,由於俄羅斯大多數壯丁被派上戰場、經濟轉向戰爭狀態,國內不僅失業率創歷史新低,也讓俄國不得不依賴來自中亞穆斯林佔多數國家,特別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的移民工人。
雖然無法獲得確切的統計數據,但中亞工人可免簽證來到俄羅斯,他們的生活條件往往與更廣泛的俄羅斯社會隔絕,容易被犯罪集團和伊斯蘭主義者招募。據估計,穆斯林佔俄羅斯人口的20%。
莫斯科智庫「戰略與科技分析中心」負責人普科霍夫(Ruslan Pukhov)表示,「22日恐攻表明,俄羅斯當局在過去20年中實施的鼓勵移民政策的風險、巨大的穆斯林飛地和僑民已然形成,激進伊斯蘭主義者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報導指出,對移民的不滿,曾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主要關注點,現已在更廣泛的社會中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