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區縣委書記縣長論道,共議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路

產業強則縣域強,縣域強則中國強。爲凝心聚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示範,探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8月23日,在2024中國縣域博覽會暨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大會(以下簡稱“縣博會”)開幕首日,由中國縣域博覽會組委會主辦,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東泰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縣博會主論壇——“2024縣域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研討會”同步舉辦。本次論壇致力於探討中國縣域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來自廣東、廣西、四川三個省(區、市)的10個縣(市、區)聚首,10位縣委書記、縣長和相關縣領導與專家、企業家一起,共享實踐經驗、激發創新思維,爲中國縣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策略支持。會上,羊城晚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智庫)正式成立,將打造高質量的縣域經濟研究交流平臺,爲未來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大咖論道:助推縣域發展“加速跑”

“縣域不只是承載着鄉愁記憶的故鄉,更是有着巨大發展潛力的廣闊天地。”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總編輯林海利在致辭中指出,近兩年來,廣東以頭號力度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開啓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圖景。當前,如何優化新質生產力佈局、加速區域高質量發展成爲各地研究探索的共同話題,希望本次研討會能進一步匯聚各方智慧,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貢獻力量。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原司長、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孔涇源表示,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依託於我國這幾十年來的人口紅利、市場紅利、全球化紅利,以及第四次產業革命浪潮帶來的技術進步紅利。在這些紅利的背後,鄉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和鄉村資本。縣域、鄉村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

縣域經濟如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呢?在孔涇源看來,應當充分利用縣域和鄉村豐富的工藝品和農產品資源,培養新的產業生態,並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作爲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一直將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以期化“短板”爲“潛力板”。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專家智庫首批專家委員吳志才指出,廣東在探索“百千萬工程”路徑實踐中,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必須抓住關鍵問題,精準破題。首先,要打造典型的縣鎮村,通過高水平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效益運營,培育和壯大強富綠美的新縣城,美麗興旺的新城鎮,以及宜居和美的新鄉村。其次,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依託園區經濟、海洋經濟、綠美經濟和農文旅經濟等,以特色產業引領經濟發展。此外,還應完善城鄉支撐體系,構建全面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城鄉深度融合。

縣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帶動。作爲廣東省重大戰略投資平臺,恆健公司不斷探索產融結合規律,已先後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以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金。恆健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基金定位上,做好“兩個服務”:一是服務好龍頭企業有效對接地市招商政策,爲龍頭企業進入廣東開闢“快車道”;二是服務好地市政府挖掘“土特產”等資源價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能級提升,爲地方政府培育特色產業集羣提供“強磁場”。

基層實踐: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樣本

如何進一步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遊名縣?會上,廣東、四川、廣西等地的多個市縣分享了各自的創新實踐,亮出高質量發展的“新範本”。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副縣長王佔武分享道,龍勝尤其注重挖掘鄉村文化特色,將龍脊梯田稻作文化等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產業發展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品牌,提升了當地的文旅知名度。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委副書記、縣長韓德龍提到,通過強化“一產”基礎、注重“二產”鏈接、提升“三產”引擎,若爾蓋縣拿下了“中國藏綿羊之都”榮譽稱號,帶動了“奶”“肉”畜牧產品加工企業集聚,並開發出了生態觀光、紅色研學、遊牧體驗等旅遊線路,助力當地農牧民實現了增收增產。

廣東高州市委副書記郭靖介紹,高州已成功申報荔枝、龍眼、香蕉等9個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產業集羣,打造了6個超30億元產業集羣。下一步,將加快建設城東農產品和現代食品加工產業園,打造粵西最大的農批交易市場,大灣區西翼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廣東樂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華益則分享了樂昌黃金奈李產業在創新發展路徑上的探索。近年來,樂昌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爲抓手,深入推進“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精心培育黃金奈李的區域公用品牌,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還推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爲全國縣域商業的“領跑者”,廉江是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之一,也是廣東省首批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廉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柯俊介紹了當地“以產興城”的經驗。近年來,廉江積極推進實體經濟發展,圍繞新能源、智能家電、家居建材、電子信息和農副食品加工五大重點產業。同時,廉江還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通過打造“五月廉江”品牌和豐富的節慶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推動了旅遊經濟的快速增長。

廣東陽春同樣以工農旅“三輪驅動”來有力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據陽春市委副書記莊灝介紹,陽春市農業生產託管服務被國家和省評選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爲了擦亮全域旅遊名片,陽春充分發揮了“賽事+農文旅”勢能,並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俗風情,着力打造系列節慶精品。僅2024年上半年,陽春就實現了接待遊客103.4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34億元。

“天下三分菠蘿果,一分甜蜜在徐聞”。近年來徐聞菠蘿得以遠銷海內外,廣東徐聞縣委書記羅紅霞介紹,徐聞用“組合拳”打出“新質生產力”,實現了徐聞菠蘿從“中國好聲音”到“世界好故事”的升級蝶變。“圍繞產業延鏈,我們還持續堅持‘三化發展’,大力推進精深加工,推動全產業鏈提升,實現菠蘿由‘農’到‘工’的跨越增值。”她進一步表示,徐聞菠蘿的壯大還帶動了節日經濟的發展。2023年“菠蘿的海”接待遊客近80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近1億元。

平臺共建:走出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路

當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哪些痛點難點?又該如何搶抓風口迎轉型?在圓桌論壇環節,多位縣委書記、縣長和相關縣領導結合自身所在縣域和行業出發,探討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和未來嶄新的可能性。

廣東南雄市委書記、市長柯建忠認爲,最重要的是做好規劃和設計,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儘可能讓老百姓在縣城的生活感受到真正的便利。“抓好產城融合,提高縣域的產業聚集度,老百姓到了縣城有活幹才能留下來。”

“高質量保護也要高質量發展,在保護中發展,才能實現綠富雙贏。”廣東東源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輝以萬綠湖的保護經驗出發,提出要用於拒絕對生態環境帶來破壞的項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廣西資源縣副縣長魏婷婷則就縣域旅遊如何出圈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比如“文化出圈”,可以通過結合當地的民族風情和非遺傳承技藝,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同時做好“服務出圈”,讓旅遊體驗做到極致,更好的領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

全國工商聯旅遊業商會常務會長劉鋒提出了“1+1+N”的模式。在他看來,要刺激縣域經濟發展,核心吸引力是關鍵所在。“徐聞的菠蘿、柳州的螺螄粉,美食和美景都可以成爲獨特的賣點,打造出超級IP。”與此同時,他表示,縣域要想出圈和擴圈,就要將流量固定住,轉化爲銷量,構建產業經濟模型。

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廣州市政協原主席、全國扶貧狀元陳開枝則提到,每個縣和地域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探究發展路徑是重點。“產業發展沒有統一的格式和模式,必須結合當地政策環境開展。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產生優質項目。”

藍圖徐徐鋪開,縣域經濟發展大有可爲,充滿了新的可能性和無窮的潛力。

本次研討會上,羊城晚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智庫)也正式宣告成立。智庫集結來自農村農業、健康產業、國土空間、夜間經濟、電子商務等各個與縣域經濟聯繫緊密的行業領域專家,以及多個粵商協會、聯合會,聯動企業家力量,探索村企結對共建共贏路徑,整合利用企業力量,助力農村基礎設施、勞動就業、產業經濟等提檔升級。

文|記者 陳澤雲 孫綺曼 戴曼曼 杭瑩 詹淑真 許悅

圖、視頻|記者 劉暢 沈釗 董鵬程 實習記者 鍾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