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戰役的4件事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最新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重塑了那段歷史。(圖/華納)

知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最新史詩級大片「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是他的最新史詩級戰爭電影,他以自己擅長的「非線性述事法」重塑了這一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標誌性的傳奇行動。這場代號爲「發電機行動」(Operation Dynamo)的敦克爾克撤退,是從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進行,成功的將被納粹德國包圍的338,000多名英法盟軍部隊撤離到英國。在發電機行動期間,大約有10萬人是從海灘上撤離,其餘的部隊是從港口和臨時防波堤中離開的,英國特別號召民間船隻加入撤離,總計有933艘船參加。

大衆機械(Popular Mechnics)簡介敦克爾克撤退行動的歷史。這起撤退行動保存了大量盟軍有生兵力,爲日後盟軍反擊儲備了人力,也因此幾十年引起了無數次的爭論,有人認爲希特勒下令停止陸軍前進是最大的失誤,使盟軍有10天的時間可以逃離,但另外一些人則認爲德軍之所以停止也有不得不爲的因素。不過敦克爾克戰役確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場戰役的許多戰法都是全新的,可說是現代化戰役的起始點。

1.閃擊戰

在敦克爾克撤退行動以前,英法盟軍所固守的西線幾乎沒有任何明顯活動,8個月以來這條防線上被稱爲「假戰」,但是德國部隊卻有自己的盤算,他們的動作將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間,給英法盟軍來個出其不意,這就是閃擊戰。

與英法採取步兵、據點、防線完全截然不同,德國的閃擊戰以機械化的坦克裝甲部隊做爲尖刀,快速突穿英法不設防的阿登(Ardennen)地區,此戰由德國名將漢斯.古德林將軍(Heinz Guderian)指揮,因此日後他被稱爲「閃擊戰之父 」。

阿登地區位在法國比利時交界地帶,此區並不設防,原因有2,一是比利時爲中立國,法國並沒有與比利時爲敵,所以並未設防線,其次,阿登地區爲森林、河流與山丘地帶,理論上不適合裝甲車通行,所以英法盟軍也沒有料想到此處的重要性。但是德軍的工兵部隊發揮極大的效率,在森林裡開出可供坦克通過的便道,並快速架設便橋,英法盟軍的空中部隊發現的過晚,也沒有良好的俯衝轟炸訓練,仍然眼巴巴的看着大量德軍通過阿登森林,來到比利時平原,然後在短短17天,德軍就已經推進到海邊,把英法盟軍的退路撤底切斷,並且逐步縮小包圍圈,最後英法盟軍被圍困在敦克爾克。

據守陣線的舊時代已經過去了,閃擊戰成爲現代戰爭藍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也是以裝甲部隊爲主攻,切斷敵軍連絡,然後再縮小包圍的戰法,各國之間的戰爭,是由快速移動的裝甲部隊在決定的。

2.空中力量

在敦克爾克戰役期間,德國空中武力也是關鍵。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飛機已經可以攜帶炸彈,不過當時是靠着飛行員的手來投擲炸彈的,威力不大,也並不精準。但是到了1940年,像德國Ju-87「斯圖卡」( Stuka)這樣的俯衝攻擊機,可以精準的利用炸彈和機炮對地面目標發動攻擊。

當古德林的裝甲部隊被命令暫停前進,以等待步兵部隊趕上(德國參謀部仍然擔心戰線拉的太長,可能會被盟軍伺機反擊),並且稍做添油添彈整補。但是就在德國裝甲部隊暫停時,「斯圖卡」則無情地繼續毆打盟軍,「斯圖卡」的設計者刻意在飛機起落架上安裝發聲裝置,被稱爲「耶利哥號角」(Jericho trumpets),在它俯衝時會發出了一種可怕的尖叫聲,令地面部隊感到恐懼。

1940年5月27日,德軍的空中轟炸,使敦克爾克港口失去作用,大船無法停靠。英軍只能呼籲平民派出自己的有小型渡船遊艇,以吃水淺的小船協助撤離部隊。皇家空軍也越過海峽進行空中掩護,主要攔截斯圖卡攻擊機,斯圖卡是專門對地攻擊,確實不是英國噴火戰機的對手,英國空軍的努力奮戰,也是敦克爾克撤退可以成功的主因

不管對德軍或是對英軍來說,空中力量都是這場戰役的關鍵。在日後的大多數戰爭當中,制空權都是最重要的。

3.危險的水域

英國皇家海軍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爲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但是到了二戰,戰艦的地位已經動搖。在敦克爾克,空中力量顯示了它在海上依然強悍。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大蛇號(HMS Basilisk H11)、哈文特號(HMS Havant、H32)和凱斯號(HMS Keith)被德國轟炸機擊沉,使得英國命令其他驅逐艦離開該地區,不過這個命令第2天就取消,因爲他們要協助撤離部隊。

英國的救援船隻不僅要小心空中的攻擊,還要注意水中的威脅,雖然德國的水面艦隊在稍早之前的挪威作戰受到重創,但是他們的潛艇部隊仍然抵達英吉利海峽附近,並且伺機發動魚雷攻擊。英國驅逐艦葛拉夫頓號(HMS Grafton)、法國驅逐艦狂風號(Bourrasque)都是被德國U潛艇擊沉。

德國U潛艇在日後的大西洋戰役期間依然是盟軍航運的主要威脅,甚至一度入侵到加拿大的哈德遜灣,顯示它神出鬼沒的特性。日後潛艇成爲海軍戰爭中的王牌,自二戰以來,潛艇的發展愈來愈重要。

4.媒體輿論

敦克爾克撤退可能拯救了英國,但它絕不是一場勝利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同年的6月4日時有一場「戰爭不是由撤退贏得」的演講提到:「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被成功的撤退矇騙了自己,誤認了勝利的屬性。」邱吉爾要大家記得,敦克爾克戰役「絕對是一場巨大的軍事災難」,英國將要面臨即將來臨的更危險處境,比如德國對英國的持續轟炸。

但即使如此,邱吉爾善用媒體的力量,正面肯定撤退的重要性,使英國軍民維持一定的樂觀與士氣,雖然丟失了6萬輛的車輛、坦克和火炮,但是有30萬人被救出依然是值得慶幸的事,在撤退成功的當天,英國報紙和新聞稿裡,充滿了微笑士兵的照片,以及回家並且有決心繼續戰鬥的決心,這比丟失掉的裝備更值得。

紐約時報在1940年6月1日發表社論說:「只要英文的舌頭倖存下來,敦克爾克這個詞終將會以尊敬地語氣說出來。英國在那裡被擊敗,但沒有被征服,這是值得驕傲的事,希特勒無法控制的自由者的靈魂。」

一場巨大的挫敗,憑着邱吉爾的演說,和媒體的正面報導,成功團結了英國人的民心,英國沒有人討論投降,而是堅持戰鬥到底,雖然戰役本身很慘烈,但是媒體輿論戰的勝利,挽回了對未來的希望,在日後的許多戰爭當中,媒體的重要性更大,有時決定了戰爭最後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