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股市暴跌,你需要對政府行爲進行理解

股市暴跌了,不少人剛衝進去,就被埋了。

這裡涉及到對政府行爲的理解問題。

第一個問題:

政府想幹什麼,就能幹成嗎?

政府也是由一羣人組成的,既然是人,那都有願望,也都有實現不了的願望,你開家公司想賺錢,但就一定能賺錢嗎?

形勢有時就是比人強。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宣稱,可以讓人民富起來,但有幾個能做到呢?難道政治人物不知道,如果真的富起來了,他的地位不是更穩固嗎?

有哪個政治人物因爲把人民搞窮了得到廣泛的支持呢?不可能嘛。

因此,並不是政府不想讓民衆富起來,而是有時他做不到。

同理,政府要手搓一個牛市出來,就一定能搓出來嗎?

我不能說就一定不行,但是,心裡是不是要打個問題,真能做到嗎?不一定嘛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政府宣稱的目標,最後都沒有達成的。

能達成的是少數。

第二個問題:

政府爲什麼有些事情難以做到?

你開個公司想賺錢,但是,你所在的行業就面臨着坍塌,你再努力也沒有用,比如,前年你開家地產公司,拿幾塊地,能賺錢嗎?神仙都難啊。

任何一個人想達成目的,都面臨着現實的約束。

最主要的現實約束,就是稀缺。

政府也一樣面臨着稀缺問題,當年都是財政赤字了,都已經債務很多了,還能繼續發債嗎?還能大量增加赤字嗎?

美國把債務拉到35萬億美元,因爲美元是世界貨幣,這個債務由全球民衆承擔。

中國可以嗎?比美國政府面臨的問題更多吧。

所以發一點債可以,增加一點赤字可以,大量增加,或許可以拉起股市,但帶來的其他後果會更多。

當然也有其他的手段可以把市場拉起來,比如大幅度的市場化手段,這就面臨着國民的觀念約束和政府本身的認知。

政府與公司不一樣,公司可以就以利潤增加爲唯一目標,但政府是一個多目標的機構,任何政府都是既要又要的。

既要又要其實是表明了目標之間是存在衝突的,因此,政府要做到某一件事,不會不顧一切,因爲會導致另一個目標達不成。

第三個問題

政府中人,也是普通人,他們的現實行動,也對應着具體的觀念。

這些具體的觀念,如果是錯誤的,也會導致手段達不成目標。

你要是認爲現在中國富人很多,高端餐飲一定暴火,開一家客均單價三千的餐廳,今年可能玩一個月就得關門了。

原因是,你的認知錯誤,對現實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再比如,雲南政府要保護女性職工,不允許用人單位詢問女職工的婚育狀況,其結果是,讓女人更難以找到工作。

這也是觀念錯誤。這種觀念錯誤其實處處可見,光是女性產假提升,就讓無數女性的收入下降,工作機會減少。

同樣的,靠着幾支箭,就能拉起股市和經濟的信心嗎?安倍不也這麼玩過嗎?不是慘敗嗎?

靠央行下場炒股,日本央行不是玩成了股東嗎?

幾年前棚改,帶來的結果是地方政府炒房,大量囤地,現在不囤成了房東了嗎?

有些人總說,政府裡這麼多聰明人,會不如你聰明嗎?

近年來多少磚家的言論?你聽過太多了吧。並不是正確的觀點,就一定能勝出。

第四個問題:

政府也會面臨左右搖擺。

中小企業家,給員工最常見的印象就是善變,不僅因爲市場在變,還因爲自己對市場的認知,不停地變化。

股市一下漲,一下跌,其實代表着人們的觀念的變化。

到底要不要刺激,刺激要有多大規模,怎麼刺激才能負面最小,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也需要試錯。

真錯了,他們也會有政治代價。

更多的時候,你看到的各種政治宣言中,都是什麼都有。

哈里斯和川普,都說要廢除小費稅,都宣佈要增加福利,你想聽到的,他都會搞一點,但都不敢多搞,怕把另一羣人得罪狠了。

這種左右搖擺,什麼都搞,是政府的常態。

在刺激政策中,市場化手段有,要搞一點開放,要保護一下營商環境少罰款,要降點息降點準,要財政多花點錢。

這些政策,在我看來,是相互抵消效果的。

放水破壞經濟,市場化改革是推動經濟。這就是一種左右搖擺的結果。

第五個問題:

你爲什麼認定政府什麼都能做到?

政府也是由一羣人組成,他們也是普通人,並不比你多一個腦袋。有一些人喜歡神化政府,認爲他無所不能,是一個多啦A夢,有花不完的錢,有使不完的手段。

這樣的錯誤認知,會導致很多錯誤。

比如,政府宣稱要搞什麼產業,就跟進去,結果一地雞毛。多少年前,政府就宣稱中國要大搞養老產業,結果呢?除了拿補貼的人,沒有幾個活得好的。

你把他當個路人就行了,這樣你就會認真瞭解一下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支付能力。

既然大家都是普通人,什麼錯都會犯,那你何必當對方爲神呢?

破除這個執念,就可以看開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