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出手的報應來了!中方宣佈暫停汽車企業拓展計劃?信號不簡單

據海外網消息稱,北伏這家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且在歐洲動力電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宣佈要調整業務模式。這一調整包括裁減大概1600名員工,暫停陰極活性材料的生產,還會推遲新建電池超級工廠的計劃。北伏當下的這種狀況,讓那些曾經看好它長遠發展前景的業內人士感到十分惋惜,也讓人們對歐洲動力電池行業的未來產生了深切的憂慮。在電池供應鏈研究與諮詢方面的分析師安迪·萊蘭指出:“北伏是歐洲電池行業的一個標杆企業,要是它不能進行生產的話,這就意味着歐洲在很長時間內都要保持對外依賴的狀態。”

爲保證裁員具有合理性,Northvolt宣稱會與工會展開溝通協商。首席執行官彼得·卡爾確切表示:“我們必須採用恰當舉措,來應對汽車市場以及更廣泛的工業環境中的不利因素。”自2016年創立以來,Northvolt在大衆、高盛以及西門子等巨頭的支持下,迅速發展成爲新能源領域的關鍵參與者。不過,在2023年初,該公司在業務拓展方面遭遇諸多難題,電動汽車需求的放緩,再加上來自中國製造商的激烈競爭,還有一系列健康與安全問題,致使Northvolt的運營承受着更大的壓力。

整個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普遍狀況,在北伏特面臨的困境中得以折射。就在不久前,歐洲汽車工業緊急向政府發出呼籲,希望政府能採取應對措施來緩解當前壓力。最新數據表明,2024年8月,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降了45%,從165204輛一下子銳減到92627輛,市場份額也由21%降到了14.4%。這一組數據清楚地揭示出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當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指出,在歐盟內部,德國和法國是兩大主要的新車市場,而這兩個市場銷量的明顯下滑,是導致當前汽車銷售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

2024年10月,我國政府正式宣告,國內汽車企業將在歐盟暫停擴展計劃。這一宣告標誌着我國在全球汽車市場戰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調整,尤其體現在歐洲市場佈局上。具體來講,此次暫停涵蓋多個層面,像停止新工廠的建造、暫停簽訂新的合作協議,品牌宣傳等市場推廣活動也包含在內。我國企業原本是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要成員,在動力電池領域,我國企業更是有着絕對的技術與成本優勢。我國作出這一決定並非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對歐盟針對我國電動汽車的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的迴應。

10月24日晚間,據多家媒體報道,國內的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做出了暫停在德國投建兩個電池工廠項目的決定,至於目前,既沒有復工的計劃,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安排。10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嘗試向蜂巢能源求證此事,並且希望通過蜂巢能源的合作伙伴長城汽車來獲取更多的信息,然而,到現在爲止,雙方都沒有正面迴應這件事情。有一位對蜂巢能源比較熟悉的鋰電從業者向記者透露,蜂巢能源此次暫停工廠項目,很大程度上是自身財務方面的原因。蜂巢能源雖然有着豐富的產品規劃,可是其現金流難以維持項目運作,而且上市終止這件事對蜂巢能源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財新》報道中援引一名知情者的話表示:“蜂巢的歐洲工廠若要建成,前期需共支出300億元投資,這一投資規模對像蜂巢這樣規模的鋰電企業而言過於龐大。”此外,在過去三年裡,蜂巢能源的財務狀況始終不太樂觀。華夏儲能留意到,蜂巢能源此前在申報IPO的招股書中透露,2019年至2022年這4年累計虧損約44.37億元。早在2022年11月,蜂巢能源就已啓動上市計劃,擬募集資金150億元。然而在一年後的2023年12月,蜂巢能源僅完成一輪問詢後,就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

這一消息發佈後,在德國各界引發了強烈反應。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接受採訪時稱,中方的決定“並不令人意外”,可這對德國和歐洲的電池供應鏈而言,無疑是個重大沖擊。他也承認,德國政府正在與中方溝通,試圖挽回該項目。不過,事情好像沒那麼容易解決。有分析認爲,中企暫停在德國的投資,極有可能是對德國政府自去年以來一系列對華政策的迴應。因爲自去年開始,德國在諸多敏感議題上頻繁對中國表示拒絕,比如德國經濟部以“國家安全”爲由,否決了中國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公司Elmos的交易。

歐盟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在維護自身利益,實際上卻猶如“七傷拳”一般,在打擊別人的同時自身也會遭受重大損失。其結果是,歐洲的消費者不得不爲更昂貴的電動汽車掏腰包;歐洲的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所佔份額可能會減少;歐洲的綠色轉型進程或許也會遭到阻礙。此外,歐盟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破壞了全球貿易規則,使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受損。在中國採取強硬的反制措施之後,歐盟內部產生了分歧。部分成員國開始思考關稅政策是否真的有效,它們覺得繼續對抗下去只能讓雙方都受到傷害。於是這些成員國倡導通過對話與協商來解決貿易爭端,進而維護中歐經貿關係的穩定。

對此,路透社記者於30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進行追問:近期有不少歐洲國家元首訪華,中方是否打算藉此契機,促使他們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一事上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呢?對此,林劍再次強調,中歐之間存在正常的各級交往。通過對話與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這既符合中歐雙方的共同利益,也是雙方企業和民衆的普遍期望。“期望歐方秉持建設性態度,繼續與中方推進磋商進程,展現誠意與靈活性,探尋解決方案,防止貿易摩擦進一步擴大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