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豈有無用之說

(原標題:讀書豈有無用之說)

▲ 戳藍色字關注我們!

讀書真的沒用嗎?前段時間,圍繞某些熱門話題,網絡上有部分網友提出了“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的疑問。有觀點感慨,現在“讀書無用論”正在重出江湖。

這裡的讀書,不是泛指閱讀,而主要是指進入學校學習、受教育。其實此前就有媒體關注過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在部分地方和人羣中重新出現的問題,比如有青年信奉“讀書不如混社會”。

從一些表象看,掌握知識和走向成功的確很難完全畫上等號,教育內卷、學歷貶值等現實問題,也影響了一部分人對受教育的看法。但在如今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我們到底該以何種心態來對待讀書這件事?

浙江師範大學圖書館內景 圖源:“浙江師範大學”微信公衆號

“讀書無用論”在網絡裡每隔一段時間似乎就會捲土重來。而且每一次“讀書無用論”在互聯網裡發酵,切入點幾乎都是拿個體境遇說事。

過去,有人鼓吹“讀書無用論”,擺出來的例子是喬布斯、比爾·蓋茨、斯皮爾伯格等輟學卻取得事業成功的人士。當時宣揚“讀書無用論”的人,一般是想表達對中國學校固有教育模式的吐槽和對能夠逆襲成功、改變命運的羨慕。

爾後,“讀書無用論”在互聯網裡的蔓延,是在網絡消費主義興起之後。比如,一些刻苦求學的大學畢業生與通過流量快速成名的網紅在收入上具有鮮明差距。有些網紅雖然沒有光鮮的學歷,卻有光鮮的收入。這個時期的“讀書無用論”更多突出的是對短期利益的追求,比如有人就鼓吹“浪費時間讀書不如抓住風口,紅了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近期泛起的“讀書無用論”也具有現實的土壤。社會的變遷,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就業形勢的變化等,給一批將“知識改變命運”簡單理解爲“學歷改變命運”的人帶來了茫然感。比如,有些家長髮現孩子讀了大學後沒有拿到想象中的高薪或者體面的工作,就覺得“讀書不值”。想象與現實的落差衝擊了部分人頭腦中“讀書就能出人頭地”“讀了書就可以拿高薪”的傳統觀念。此外,不可否認,現在的“讀書無用論”也包含了一些年輕人在遭遇就業困境或現實落差後引發的吐槽和發泄。

無論“讀書無用論”的話術如何變化,都不能改變其消極性。在我們這個時代,讀書包含的意義非常廣泛,“有用”還是“無用”的評判標準也具有多樣性。如果單純地將讀書和高薪、地位掛鉤,而忽視“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生修養以及它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等更廣泛的積極意義,這無疑是一種認識上的狹隘,也是對受教育初衷的誤讀。

圖源:“中國教師報”微信公衆號

前段時間,有自稱教育博主的賬號公開宣揚“讀書無用”,遭到了聲討。其實,這類賬號宣揚“讀書無用論”的動機就是爲了博取眼球和流量。也要看到,版本不斷迭代的“讀書無用論”確實在一部分人羣中引發了焦慮。這也反映出了一些亟待社會各界正視的問題。

學歷貶值帶來的茫然感在增強。前有名校博士爭地方高中教師崗位,後有國際名校生考取鄉鎮工作崗位,看起來,學歷與工作的天平似乎失衡了。其實,這符合社會發展實際。一方面是高校錄取人數增多,相應地,讀碩讀博人數也不斷增多;另一方面是就業競爭激烈,等待畢業生的未必是想象中的高薪而風光的工作。學歷的含金量在降低,卷學歷的力度反而變大,這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非理性循環,也影響了一部分人對受教育意義的認知。

片面宣揚個例成敗帶來了價值觀的誤導。“XXX狀元學霸流浪撿垃圾12年”“XXX碩士畢業送外賣”,輿論的誇張式傳播放大了個例的成功與失敗,也使得“反智主義”佔據更大市場。一些人陷入了“信息繭房”,越來越覺得“讀書無用”,不斷加劇着“低學歷不一定不能出人頭地,高學歷也可能生活不易”的想法。即使絕大部分情況並不是這樣,但在輿論的渲染下,個例被放大,而部分旁觀者心中“知識改變命運”的認識也遭遇了挑戰。

無底線的飯圈流量在煽風點火。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波“讀書無用論”在網絡裡的傳播,也有飯圈套路引發的情緒對立。某些明星的學歷和成功成爲一些機構和賬號炒作的主要素材,“你在讀書,人家已出國”等論調也間接帶火了“讀書無用論”。在這些爭論中,有些過激言論對讀書學習極盡嘲諷之能事,將讀書的目的庸俗化,讓人三觀碎裂。這些言論搭上了明星網紅的流量四處傳播,在部分話題裡喧賓奪主,給青少年帶去不良的引導和示範。

“讀書無用論”之所以是一個僞命題,是因爲這種論調用看似精明的成本收益比來論證教育投資回報率的高低,從而將讀書比喻成一筆沒有收益或收益甚小的買賣,這種粗暴的功利性思維是無法理解讀書的真正意義的。那麼,如何糾偏“讀書無用論”,如何讓“讀書無用論”失去生根發芽的土壤?筆者在這裡有三句話。

浙江大學圖書館內,學生正在學習 圖源:“浙江大學圖書館”微信公衆號

讀書不是成功唯一的路徑,但也別將讀書視作一種平庸。“讀書無用論”會拿李嘉誠、陶華碧這樣白手起家、篳路藍縷的企業家和名校畢業生做對比說事,強調讀書和成功無關,讀書甚至會帶來平庸和平凡。現實中,確實有一部分名人的學歷不算高,但他們的成功和“讀書無用論”沒有必然的聯繫,因爲他們中的多數都在後天補上了讀書這一課。前文的這種對比,故意忽略概率,是偷換概念的誤導。就個體成長來說,讀書雖然未必會給大多數人帶來成功的巔峰,但讓我們有機會達到人生的上限,精彩地走過一生。

出身寒微不妨礙你我仰望星空,時代在爲學子保駕護航。現在有些“讀書無用論”的言論會假扮作“爲你好”的樣子,誤導家境普通或想要改變現狀的年輕人。這些言論將年輕人積極向上追求高遠理想的行爲,解讀爲不接地氣、不夠實際。必須看到,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一直高度重視教育,年輕人只要願意學習和讀書,就有各種強有力的幫扶措施爲他們追尋自己的未來保駕護航。在這個時代,年輕人有足夠的底氣去仰望星空,去通過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個人價值。

人生路漫漫,會走慢了,也會走岔了,但只要手裡還握着書卷,終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知識的海洋當中,我們每個人定能找到人生的解法。

各位讀者:關注公號後可點擊右上角“…”,設爲星標,以免錯過最新推文。評論區留言在本文發佈24小時內得到點贊數最高者,將獲贈一套《浙江宣傳》書籍。對於上學讀書的意義,您如何看待?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