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喊口號,只有中國在做事!美媒:若中國放棄拯救世界,會怎樣?

“如果中國不再試圖拯救世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9月16日,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曾以此爲題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章的主題,描述了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做出的貢獻。

作者大衛·華萊士-威爾斯,從環保層面,例舉了中國近些年的所作所爲,並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比如在碳中和領域,中國就做的最爲出色。

話說我國給全球環保事業帶來了哪些?假如我國在環保領域歇業的話?全球碳中和目標又會變成什麼樣?

歐洲“碳中和”的失敗

在此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啥叫碳中和?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平衡值。平衡值的一端,包括國家、企業、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

平衡值的另一端,則是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這兩端的數值通過各種方式抵消以後,碳中和也就形成了。

早在2015年,各國就簽訂了《巴黎協定》,專注於碳中和的完成工作。

根據該協議的規定,每5年需要審查一次各個國家的碳中和數值,看看各國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貢獻。一旦有誰進展緩慢,勢必是要遭到“羣嘲”的。

按照我國的規劃來看,預計在2060年的時候,我國將實現碳中和。而西方發達國家,則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德國更加厲害,乾脆表示要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

而丹麥的哥本哈根市,更是環保中的戰鬥機,宣佈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碳中和目標。不得不說,富裕的北歐人民,理念就是不一樣。

然而,承諾歸承諾,西方國家的做法,卻顯得言行不一。尤其是近些年,西方國家更是朝着偏離碳中和的目標越走越遠。

比如在2022年8月,丹麥哥本哈根市,宣佈直接放棄了2025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打算。還有法國,在2022年冬天,直接重啓了聖阿沃爾德火電廠。

此後,奧地利、荷蘭、希臘等國,也紛紛跟上法國的步伐,把火電廠全部重啓了。這樣看來,歐洲的碳中和計劃,怕是要擱置一段時間了。

沙科計劃受阻

當然了,在此期間,一些歐洲國家也不是沒有在努力。比如德國,就考慮過新能源轉型策略。

早在2009年的時候,德國就牽頭髮起了沙科計劃。按照德國人的規劃,該計劃預計投入4000億歐元,在撒哈拉沙漠鋪設大量的光伏發電陣。

一旦建好以後,這些發電陣的電量,相當於100座火力發電廠,可以滿足歐洲15%的用電需求。不得不說,德國人的這項計劃確實很宏大。

但可惜的是,後面因爲一系列原因,導致沙科計劃戛然而止。比如高損耗率、儲電問題等,都是橫亙在沙科計劃前面的一道難關。

當這些問題全部堆積起來,且難以解決的時候,沙科計劃也就推進不下去了。

庫布其沙漠的潛力

相反,在建設光伏發電陣這上面,咱們卻有着獨特的神兵利器。比如特高壓,就是一項減輕輸電損耗的有力工具。

當我國的特高壓線路全部鋪設起來以後,光伏發電陣輸電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像我國的庫布其沙漠,就極其適合用特高壓線路,來帶動光伏發電陣的發展。

目前庫布其沙漠還在建設當中。一旦該項目建好以後,預計年產4.5億千瓦電量,相當於20個三峽水電站的總髮電量。

而光伏發電陣的成本,卻只有火電廠的50%。這樣看來,光伏絕對算得上是能源轉型中的先驅者。

中國光伏有多強

其實早在多年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就發展到了世界前列。2007年,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更是達到了1088MW,位居世界第一。

在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中國光伏產業穩居世界第一,從未被超越。

在2011年的時候,我國的光伏產品,靠着物美價廉的優勢,一度打入美國市場。

面對中國產品的衝擊,美國各大光伏企業,根本毫無招架之力。許多美企和機構只能組成同盟,對中國產品發起制裁。

既然美國的路走不通,那咱們就去歐洲發展。誰曾想,攻略歐洲市場以後,歐洲各國居然怪咱們賣貨賣的太多,一度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可以看出,中國的光伏產品,對全球各國已經形成了碾壓態勢。即便強如歐美,也毫無招架之力。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光伏產業20強當中,我國直接拿下了15個席位。太陽能硅片的產量,我國佔到了全球的96%。

光是國內市場,光伏發電併網總量,就突破了3億千瓦大關。每年因光伏減少的碳排放,高達6.19億噸。

可以說,在光伏發電這塊領域,我國已經成爲了不容置疑的領軍人物。此等環保貢獻,世界各國沒有理由不服。

遍佈西北的大風車

當然了,除了光伏以外,我國在風力發電上,也是一騎絕塵。

在我國的大西北,幾乎遍佈着風力發電機。假如你坐火車穿過甘肅、新疆、青海等地,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大風車,就跟誤入荷蘭似的。

根據2021年的數據統計,我國風能發電量高達32.8萬兆瓦,位居世界第一。至於第二名的美國,連咱們一半都沒達到。可見,在風能開發這塊,我國也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遍佈西南的水電站

至於水電領域,那就更厲害了。就拿雲南來說,全國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就位於雲南。該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高達1600萬千瓦,足夠雲南全省用電量的64%。

除了白鶴灘水電站以外,雲南還有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糯扎渡等水電站,可謂是百花齊放。

至於湖北的三峽水電站,四川的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西藏的藏木水電站,青海的拉西瓦水電站,就更不用多說,全是水能貢獻大佬。

根據2020年的數據統計,我國水力發電總裝機容量,高達370GW,佔到了全球水力發電總容量的41%。相當於全球一小半的水能,都被咱們給開發出來了。

核能領域的建設

拋開水能、風能、太陽能這些“基礎新能源”不談,在覈電領域,我國也是發展的如火如荼。像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浙江秦山核電站等核電站,我國應有盡有。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共建設了18座核電站。這些核能重鎮,給我國的新式能源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動力。

根據2023年的數據統計,我國核電機組的發電量,總計高達4334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二。靠着這充沛的核能,我國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億噸。

可見,在能源轉型這塊,我國的貢獻一直都位於世界前列。假如沒有中國的參與和付出,說不定現在的全球氣候環境還要惡劣幾分。

植樹造林顯神威

除了能源轉型以外,我國在環保領域的第二大貢獻,就是植樹造林了。

就拿三北防護林來說,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在做了。迄今爲止,三北防護林已經累計造林3014萬公頃,讓無數邊荒地區,都變成了塞上江南。

遙想當年,在三北防護林的所在地,充斥着荒蕪和寂涼。4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分佈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以及無數戈壁。

這些大大小小的沙化地帶,佔到了全國風沙地面積的85%。因爲風沙太大的緣故,導致當地農田受損,糧食產量低,草場退化,水庫河流乾涸。

總之,那時候三北防護林所處的位置,堪稱了無生機。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着無數植樹造林人員的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三北防護林終究還是建起來了。

現如今,三北防護林的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5.05%,上升到了現在的13.57%。林下覆蓋的13個省,725個縣,紛紛受益。從今以後,這些地區再也不用遭受風沙的侵蝕和折磨了。

三北防護林就像一條綠色長城一樣,給我國北方地區帶來了綠色的生機。

除了三北防護林以外,我國植樹造林的另一大成就,就是塞罕壩林場了。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在塞罕壩開啓了植樹造林行動,時間比三北防護林工程還要早。

在此期間,工作人員又是育苗,又是澆水,又是佈置草方格。無論是巡視林園,還是整治蟲害,都做到了事無鉅細,親力親爲。

現如今,經過一代代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塞罕壩已經成功營造出了112萬畝的人工林海,其森林覆蓋率更是高達80%。

這一棵棵參天大樹,一株株樹種,已經成爲了塞罕壩最爲珍貴的一筆自然財富。不得不說,在種樹這方面,還是中國人經驗老道。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個流傳甚廣的蘇聯式笑話了。

在國際環保大賽頒獎典禮上,一羣外國人正在詢問:“爲什麼中國很少在國際上獲得環保領域的獎項?爲什麼那些拍攝植樹造林的照片中,很少出現中國人?”

其中一個人回答:“因爲中國人在忙着種樹”。

這個被網友們奉爲經典的蘇聯式笑話,言簡意賅的闡述了我國在環保領域的理念,那就是少說話,多做事。當真正的成果擺在世人面前的時候,其他人也就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