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財經大V是怎樣煉成的?
不少人應該都刷到過抖音各種大V,動不動百萬、千萬粉絲,特別是財經類的,所謂大V更是層出不窮。問題是,這些大V,都是怎麼做大的?
———— / BEGIN / ————
世上有兩種人靠動動嘴就能賺錢:一種是教師,另一種是成功學講師。
前者傳道授業解惑,後者提供精神按摩。
抖音上有不少成功學導師,他們愛講大道理、油膩、爹味、喜歡吹牛,扎堆在商業和財經領域,號稱「財經達人」。
不少財經達人比網紅更賺錢。一條兩三分鐘的商單視頻,少則二三千,多則二三十萬。懂不懂財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敢「張嘴就來」。
因爲製作成本低,可以批量生產和複製,所以背後操盤的基本上都是專業的MCN機構,每個月都會有一批新的賬號冒出,內容大多換湯不換藥,A賬號的內容改一改,發到B賬號。
這類賬號以IP爲廣東的居多,很多紮根在深圳,這和深圳的「搞錢文化」有關,這麼賺錢的事,深圳當然不能落後。
很多賬號,點開主頁都是一張大臉,配上黃底白字的標題,有些還伴有誇張的表情,非常具有誘惑力。
早年,在頭部MCN機構呆過一段時間,加上這幾年又在甲方做媒介PR,有了更近距離的觀察和身份切換(從乙方到甲方),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財經達人賽道
如果按賽道分,抖音上的財經達人賽道可以分爲這幾大賽道:
1. 專業賽道
走專業路線的財經達人並不多。除了因爲網友對深度內容不太感興趣,更關鍵的是這條路很難賺錢。
許多專業型創作者好不容易積累了一些粉絲,剛接了幾條廣告推廣,卻往往因爲「恰飯」遭到粉絲的質疑和指責。這種窘境讓不少人不得不放棄,轉向流量更高的輕內容。
個人尤其佩服那些粉絲不多卻始終堅持「用愛發電」的人。
爲了給觀衆講清一個複雜的問題,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細作,不斷打磨內容。或許他們的粉絲不多,但他們的作品卻帶給觀衆真正的價值。
2. 泛商業賽道
當下,大部分財經達人都擁堵在這條賽道上,追逐流量,熱點跟的比新聞還緊。
不管是國際局勢、美國大選這樣的大事,還是社會民生、互聯網大廠的八卦瑣事,他們都能侃侃而談,彷彿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指點江山、口若懸河;縱論時事,頭頭是道。
抖音上不少「樂子」就是這些人提供的——網友們看得津津有味,覺得他們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而講的人卻深信自己無比正確。
3. 情緒賽道
有些人的出場就是爲了提升節目效果,這在抖音這種國民平臺上太常見了。
說話要張揚,動作要誇張,生怕觀衆錯過每一個情緒點。甚至連口播的坐姿都得有講究,絕不能一副嚴肅拘謹的「廳級幹部」模樣。
開頭3秒鐘,情緒先拉滿——內容上如果征服不了你,至少要在氣勢上壓倒你。
這一點,幾乎沒有人能超越「大藍」。
每條視頻幾乎都能把情緒推到頂峰,從語氣、神態到肢體語言,無一不在精心設計,精準抓住粉絲們的注意力。
4. 民粹賽道
「愛國」流量是最容易賺的流量。
這兩年,打着「愛國」旗號做流量生意的自媒體越來越多,內容也愈發偏激。
他們反精英、反權威,指責大公司壟斷,宣稱「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痛批西方的科技霸權、資本霸權和文化霸權,迎合普通人對不公平現象的憤慨,渲染各種陰謀論。
他們常常使用誇張或博人眼球的標題,比如「揭露某某陰謀」、「普通人如何被剝削」等,以激起觀衆的好奇心和憤怒情緒,從而吸引粉絲關注。
5. 性感賽道
走性感路線的財經達人如今不在少數。
此類出鏡的達人通常顏值高、身材好,不少甚至會採用擦邊手法來吸引眼球。她們的內容大多以熱點播報、閱讀網友評論和拼湊一些自媒體觀點爲主,自身只是作爲出鏡角色出現,並不需要具備專業的財經背景。
她們可能是傳媒專業的學生、職業模特或培訓師等。關注的粉絲也大多是「LSP」,抱着湊熱鬧的心態觀望。
如何確定爆款選題
以上談的5點都是基於路線和人設,有人設當然好,至少在商單上有溢價權。不過,沒有也沒關係,這條賽道上,最終比拼的還是內容力——因爲創作門檻低,加上同質化嚴重,只能從內容質量上去捲了。
好的內容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選題,二是文案。選題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友願不願意聽下去,文案的好壞,決定了視頻的完播率。
一個選題值不值得寫,可以根據「熱度、傳播度、話題性、相關度、風險度」5個標準去進行判斷。也可以根據以下這三點去判斷:
覆蓋人羣:多少人可能會感興趣;
痛點程度:觀看時有多大共鳴;
社交原動力:多少人會主動傳播。
結構創作三段論
創作部分,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基本上都是三段論:
開頭
要吸引人。
常見的句式有:又一家xx倒閉了/裁員了/跑路了;最近/剛剛xxx;震驚了,家人們……語不驚人死不休,怎麼有流量怎麼來,重要的抓住網友的那開頭3秒。
中間
如何通過有趣的語言和表演風格將一件事說的通俗易懂,且讓人感覺學到了知識或帶來了快感。
結尾
短小有力,緊扣主題。
可以是金句,自己的觀點,開放式的結論,或互動(帶節奏)的話。
選題的類型
最後,聊聊選題的類型,財經達人的選題類型,通常圍繞以下六大類展開:
1. 宏大敘事
倘若,接到一個《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激盪40年》、《外賣簡史》等這類的宏觀選題,操作方式通常是採取編年體形式,按照時間線,以及重要人物的重要節點事件來凸顯這段時間發生的事,通過這些事來揭示背後的一些現象和結論。
2. 個人(創業)故事
早期,許多財經自媒體在起號時,都採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積累粉絲。
那些道聽途說的創業故事、八卦野史——從「遠古時代」的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丁磊,到2010年後崛起的互聯網新秀張一鳴、王興、黃崢、雷軍——白手起家、草根逆襲、爽文男主、少年屠龍、時代變遷,這些人物的經歷被編輯成各種版本傳播。
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也可以是無名的小人物,甚至是推動「歷史」前進或倒退的關鍵角色。
這類內容往往先設定一個結論,再圍繞結論爲人物貼上標籤,藉助一兩個標誌性事件來強化這個標籤。
3. 商戰對決
商戰題材的選題,往往採取的是雙線敘事,一條主線,一條副線。如共享單車大戰、網約車大戰、雙十一大戰等,網友看下來大有三國殺之勢,誰入場、誰出局、如何爭鬥,誰幹掉了誰,轉折點、標誌性的事件,不同的策略埋下不同的結局,如同一部壓縮版的電視劇。
當A在xx的時候,B還在,這是很多人喜聞樂見的一種寫作方法。比如當馬雲還在杭州的一所師專裡教英語時,劉強東還在中關村的一家雜貨店裡賣電腦。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改變了兩人的命運。當馬化騰還在xxx,張一鳴還在爲買一臺售價1w塊的iPhone而發愁。
商戰主打的是有趣有料。
4. 熱點評論
時下,互聯網社會熱點,已經成爲各大自媒體爭相追逐的焦點。
但凡稍微有點熱度的話題,社交平臺上就會涌現出兩極化的評論,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這些人的觀點都會呈現出鮮明的對立狀態。
這種對立不僅影響了事件的解讀方向,也逐漸形成了「站隊」文化。
爲了獲取更高的流量和關注度,有些財經達人往往會選擇性地放大爭議性話題,甚至刻意挑起對立情緒,至於最初的事件的真實面貌如何,幾乎沒有人在意。
5. 揭秘算帳
算賬類內容往往帶有「揭秘」性質,揭示某些看似常見、卻少有人深入探討的消費現象、行業「內幕」。
觀衆對日常生活中潛在的成本真相往往充滿好奇,例如房貸、教育、旅遊、直播等背後的費用如何拆解,從而讓觀衆在信息消費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在瞭解背後緣由後,有些達人就會敏銳地捕捉到流量的玄機。
通過滿足網友們的好奇心和控制慾,激發他們參與討論和分享。如:羅永浩一場直播能賺多少錢?李佳琦一天能賺多少錢?雙十一這樣買更划算等。
6. 案例拆解
講案例拆解的,以培訓講師的居多,他們通常會選擇從一個痛點切入,如「流量」、「業績」、「利潤」等,通過這些核心關鍵詞,來激發觀衆的焦慮。
知乎式的問答伴隨雞湯文的穿插,富有煽動性的語氣、豐富的肢體語言、讓你的大腦跟着TA的思維旋轉。傳遞一套認知,用故事的外殼讓用戶接受TA的觀點,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
結語
找準賽道、打磨內容。這是成爲(財經)大V的前提。
不過,抖音是一個賺快錢的渠道,不管你是小咖,還是大V,在流量爲王的時代,內容質量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證,適應平臺的規則和需求才是生存之道。
無論你創作了多少條爆款,曾經多麼輝煌,只要無法持續爲平臺注入新鮮感,終將會被無情淘汰。這就是互聯網內容生態的殘酷本質——你以爲是在創造價值,但在平臺眼中,只不過是塊用完即棄的電池。
或許,我們都無法避免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哪怕是塊電池,也要用最好的方式發光。
作者:褚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來源微信公衆號:褚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品牌推廣| 內容撰寫|廣告投放|培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