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揚:實施雙積分政策 必須打破地方保護

昨日(9月28日),備受矚目的“雙積分”政策終於落地。新政發佈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第一時間撰文指出,“由於這一政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所以在制定過程和徵求意見過程中,受到了各方的關注和媒體的炒作。對於這一政策有多種解讀,作爲深度參與者,自然也要解讀一番”。他還說,“世界各大汽車生產企業以及各汽車生產國政府,都在關注中國這一政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

董揚特別指出,“實施雙積分政策,必須打破地方保護”。他表示,從市場佔有率看,雙積分政策實施後,電動汽車進入普及階段。在普及階段,必須打破地方保護,形成統一市場。而打破地方保護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取消地方對於購車的補貼,而轉爲對於充電設施建設和充電的支持。

董揚還強調,“實施這一政策的目的是推動電動汽車發展,特別是後補助時代。不是爲了擋住外國品牌,鼓勵中國品牌”。他還說,“最近,有一個教授寫了一篇文章說讓敵人難受的政策就是好政策。我想問:合資企業是敵人嗎?政府應該把合法設立的企業作爲敵人嗎?這符合我們改革開放的國策嗎?從事實分析角度看,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首先,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在雙積分政策中沒有明顯優勢,雖然比亞迪、北汽、吉利、長安、上汽等企業已有批量電動汽車上市,但是大部分中國品牌企業缺乏產品準備,達不到政策要求。其次,現在國內熱銷的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在性能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雙積分政策實施後,中國品牌和外國品牌電動汽車,在市場上同場競技,很可能優勢不再,勝負難料。因此,單從中國品牌與外國品牌競爭角度看,最有利的政策應該是:只使用油耗積分政策鼓勵電動汽車發展,不使用比例積分。表面上看起來,外國品牌汽車油耗好,生產電動汽車的壓力小。而實際效果是,給了中國品牌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時間。三至五年內,中國市場主要是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的天下,足以使得中國品牌電動汽車成長起來。但是,這樣政策雖然柔和,而對電動汽車的促進作用卻弱很多,最後是利害相權,政府決定採取雙積分政策。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建議雙積分政策推遲一年實施,除了給中外企業都多一年緩衝時間外,還有給中國品牌電動車多佔一年市場的作用”。

在董揚看來,“實施這一政策,全行業準備時間緊,工作難度大”。他分析指出,“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統一市場實施比例積分,而且是快速實施,又由於積分交易體系尚未建立。所以實施效果就是一刀切:所有公司都要達到一定比例的電動汽車生產和銷售”。在他看來,按照汽車行業的規律,產品開發至少需要三年時間,而生產佈局也需要一年以上。假設企業都有準備,從政策頒佈到真正實施,也需要一年以上時間。從當前產銷數量看,少數中國品牌企業可以達到政策要求,多數中國品牌企業,也達不到要求。

此外,董揚還提示,實施雙積分政策以後,企業要注意市場條件的變化。這主要包括:中外品牌同場競技;補貼退坡,市場作用增強;應用普及,用戶要求提高等等。由於市場競爭條件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新考慮產品的市場定位和競爭實力。比如,以前爲了多拿補貼,很多車型里程偏長,能效偏低。雙積分政策出臺之後,里程和能效必須要綜合考慮。再比如,市場擴大、競爭激烈以後,充電方便就成爲重要競爭因素,良好的快充性能和選擇好的充電運營商合作成爲新的選項。總之,針對市場變化,要重新定位,要從性能、成本、使用方便、可靠性、充電與服務等方面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