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上德新解《世說新語》:阮籍“勸進”是配合司馬昭“表演”

13日晚,《世說新語別裁詳解》圖書分享會在成都文軒BOOKS舉辦,主講嘉賓董上德圍繞其著作《世說新語別裁詳解》,與讀者分享解讀《世說新語》的新思路。

活動現場,董上德首先以“阮籍寫《勸進文》”爲話題,拉開了分享會的序幕。他說,司馬昭於景元四年(263)十月受封晉公,並於次年進爵晉王,是魏、晉交替時期的標誌性事件,而事件中起了特殊作用的《勸進文》,就出自阮籍的手筆。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那麼司馬昭爲何如此有耐心,前前後後辭讓朝廷的加封五次之多呢?董上德解讀,阮籍自然清楚司馬昭的多番辭讓是在“表演”,但加封是必然的,也是遲早的事情:“阮籍乘着未消的醉態,文不加點,除了說明他是‘神筆’之外,恐怕更重要的是,他早有勸進的文章在肚子裡——不是他真心勸進,而是他看了三番五次上演的戲碼,心中有數了。”

在董上德看來,司馬昭需要身邊有一個阮籍這樣的人作爲自己的一枚棋子,這是阮籍的無奈,也是他的悲劇所在:“阮籍死於景元四年(263),應該就是他寫出《勸進文》之後不久。他內心受到多少譴責,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董上德還提到了東晉歷史上繞不開的人物——王敦。董上德認爲,王敦爲人陰狠、狂妄、張揚,雖然出身名門望族,但性格粗豪,目中無人。《世說新語》用了不少篇幅寫王敦謀反的各類故事片段,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記錄。董上德表示,王敦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固然極具個性,但讀者也可以從中領悟到在慾望和野心是怎樣將一個人變得失去理性的。

“故事碎片是歷史現場中的重要‘構件’。”董上德最後表示,希望《世說新語別裁詳解》能夠開拓大家解讀《世說新語》的新思路。

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任宏偉 編輯 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