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農業開啓增收新路
來源:經濟日報
秋收時節,各地消費者開始陸續收到先前定製的黑龍江大米。目前參與定製農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一份份“黑土優品”正源源不斷地送到各地消費者手中。
定製農業主要有託管定製、認領定製、會員定製等形式,消費者或是委託承租主體按照個性化需求生產農產品,通過互聯網實時監控生產過程,享受“自家”土地生產的農產品;或是對生產經營主體的“一畝田”“小菜園”“一頭牛”認領購買,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相關配套生產和管護服務,消費者則按照個人意願自主經營,體驗農耕過程。這一新穎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勢頭正勁。
定製農業通過引入科技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實現對作物生長的全程監控和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高要求。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定製農產品,並在生長過程中進行監督和參與,不僅提高了消費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還延長了農產品的產業鏈。許多地方還將定製農業與旅遊、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吸引遊客體驗、觀光和消費。
當前,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大背景下,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科技化水平不斷提升,爲發展定製農業提供了多方面支撐。如新修訂的《農業農村標準化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農業標準制定需充分考慮農業生產全生命週期特點、產地環境和區域特色,廣泛吸納有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利益相關方參與,保障標準的科學性、規範性、時效性,爲定製農業提供了標準化基礎。又如,數字鄉村建設帶來一系列智慧農業新場景,各地積極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爲定製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
但也要看到,發展定製農業需要運用精準農業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來實現個性化生產和管理,然而,這些技術的應用成本較高,且農民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掌握程度有限,導致推廣難度大。同時,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前期投入較大、信息不對稱、市場需求不穩、物流配送成本高等都是發展定製農業面臨的系列難題。
目前,多地都在開展定製農業的積極探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綜合來看,一些做法值得借鑑。一是加強技術培訓與推廣,如建立技術示範基地,展示定製農業中先進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向農民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物聯網應用知識等。二是開闢融資等渠道,如針對定製農業提供專項貸款,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相關項目。三是建設鄉村數字信息服務平臺,加大數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充分運用數字平臺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智能化管理,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預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