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陽謀!怕中國反對汽車關稅,歐盟培養“內鬼”,中國很難辦

離間由中國12家電動車企組成的價格聯盟,迫使中國將精力轉向甄別“內鬼”上面,是歐盟針對中歐汽車產業鏈競爭採取的頂級陽謀,一旦歐盟奸計得逞,將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10月28日,商務部就歐盟單獨與中國國內車企進行價格承諾事項,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商務部指出,歐盟不該在與中國機電商會談判的同時私下與部分中國車企接觸,此舉將影響中歐整體磋商,給監管和後續的價格談判帶來更多行政成本。

事實上,商務部已就此不止一次發出預警,奈何國內部分車企一再置若罔聞。作者認爲,混合股權是導致中方與歐盟談判始終得不到結果的主要原因,即只要中國車企的部分股權被外資控制,外資就有理由參與到企業的正常管理當中。

衆所周知,汽車產業發展全賴先進技術加持,小到電池材料的陽極,大到電動汽車的電機電控,當中缺失任一環節,都可能導致汽車成品無法上路或者出現故障瑕疵。中方爲了發展電動汽車,幾乎配套了所有的供應鏈。

如此一個事實基本形成:中國握有電動汽車產業最高生產力,中國發布的新車型,無論是品牌還是技術優勢,都吊打一衆西方燃油車企業。爲避免被中國甩出三條街,以大衆爲主的外資開始積極佈局中國,以投資國內車企的方式和中國“共進退”。

舉上述例子只想說明:單純的判斷某個中國車企是“內鬼”,是泄露中國談判底牌的元兇,技術上未必具備可操作性,中方還得從法律和道德方面設置防火牆,這也就解釋了,爲何中歐談判以來,內鬼始終若有若現的主要原因。

然而凡事都有度,不可能中國機電商會頂在和歐盟談判的前沿,國內部分車企仍和歐盟打得火熱,這一定會壞了中國的大事,損害到中國汽車出海的整體利益。畢竟內鬼是沒有下限的,它們只在乎歐盟承諾的三瓜兩棗,其他的根本無所謂。

談三點看法。

其一、中歐既然談不成,那就各自準備應對接下來的貿易戰了。

大不了中國車企遠離歐洲市場,歐洲不再向中國出售奶酪製品、白蘭地、奢侈品、化妝品和大排量汽車了。歐盟主打的是貿易戰和關稅戰,計劃完全阻斷中國車企崛起,中方在溝通無果後,不妨欣然接受,和歐盟打起擂臺賽。

其二、國內車企的整合應該加速了。

中國有大大小小數百個汽車品牌,汽車製造商遍佈大江南北,這就給中國監管機構的監管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可以想到,一定會有活不下去的企業,率先向歐盟“繳械投降”,畢竟人家開出了誘惑性條件。

假設中國車企進行了整合,只出現三五家代表最高生產力的巨頭,就像德國的寶馬、大衆、戴姆勒、保時捷、邁巴赫,那麼中歐談判就會省事太多了,中方就無須時刻擔心“背刺”,被歐盟各個擊破了。

其三、是時候讓價格戰退出歷史舞臺了。

中國資本有個通病,凡有利可圖的產業都會一窩蜂涌進來,待到資本落地,產能過剩,投資虧損,方纔覺着後悔不迭。於是乎,又會不顧行業規則,加速從敏感地帶撤離,即我們常說的只掙快錢,一錘子買賣。

如此就不能埋怨歐盟有機可乘了,畢竟中國新能源車企太多了,隨便接觸一個或能引爲“自己人”,在這方面中方還得加強立法,堅決遏制害羣之馬。總之談判非常艱難,大家還得耐心等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