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廣告暴富,瑞幸們都有責任

作者 / 胡漢三

編輯 / 張晨陽 設計 / 戚桐琿

運營 / 蘇洪銳 監製 / 鄭曉慧

電梯廣告,對打工人來說就像是一場消費獵殺。

從“找工作跟老闆談”到“整形美容選哪裡”“結婚旅拍去哪拍”,電梯廣告試圖包攬你的人生。

有人吐槽,雖然電梯廣告短短十幾秒,但是動輒教你怎麼過活,“覺得自己身心都受到了重創”。有人一身反骨,“在電梯間聽到什麼牌子,就避開不買。這是他們吵到我的代價。”

但煩人的電梯廣告背後,卻有着百億市場,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CTR(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最大的市場調查和媒介研究公司)數據顯示,2024上半年國內廣告市場花費同比上升2.7%,其中電梯LCD和電梯海報分別同比增長22.9%和16.8%,遠高於行業增速。

這裡的電梯LCD和電梯海報,都屬於電梯媒體的業務範疇。(下文簡稱梯媒,它主要指通過電梯內外部LCD、智能屏、海報等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的一種媒介)

梯媒增速可觀,不過行業內真正賺錢的公司並不多,除了頭部分衆傳媒。2024年8月8日,分衆發佈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總營收59.7億元,同比增長8.2%;淨利潤24.9億元,同比增長11.7%。

電梯廣告是一門怎樣的生意?爲什麼消費端爭議不斷,廣告主卻願意持續跟投?

我們試圖以分衆爲線索,探究這些問題。

電梯廣告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從產業端來看,梯媒的商業模式相對簡單——

梯媒公司從樓宇物業手中租來電梯裡的廣告位,再把廣告位打包賣給廣告主,賺取中間的差價。相當於電梯裡的二房東。

那電梯廣告有多賺錢?

以分衆爲例。從近三年分衆的收益結構來看,它的賺錢業務主要分兩塊,樓宇媒體(電梯廣告)和影院媒體(影院廣告)。其中電梯廣告佔了營收大頭,收益佔比穩定在9成以上。

圖片來源:DT商業觀察

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除了2022年由於疫情封控的不可抗力,分衆電梯廣告業務的淨利潤率均超過了40%(2022年的淨利潤率爲29.6%)。

從財報來看,分衆在全國300個城市,擁有118.4萬臺電梯電視屏幕(包含自有的電梯電視屏幕近110萬臺、加盟8.4萬臺),195萬個電梯海報(自有155萬個、參股公司約40萬個),共計313.3萬個電梯廣告位。

如果按照“每個廣告位收入=電梯營收/廣告位/天數”這樣的公式來粗暴估算,2024年上半年(59.7億/313.3萬/184天),每個電梯廣告位每天能爲分衆賺到10塊錢,其中淨利潤有4塊。

也就是說,消費者覺得擾民的電梯廣告,是一門實打實賺錢的生意。

那梯媒的利潤爲啥這麼高?

從成本結構去看,梯媒的營收成本主要有四塊:媒體租賃租金、設備折舊費、職工薪酬、其他營業成本。其中媒體租賃成本(也就是電梯廣告位的租金)佔據了最大一部分。以分衆爲例,它的媒體租賃成本佔據了營收成本的70%左右。

這裡的一個特殊之處在於,對梯媒行業來說,賣一份廣告和十份廣告,成本幾乎相同——在廣告收入覆蓋掉電梯廣告位的租金成本之後,其後新增客戶的收入基本都是梯媒的純利潤。

再結合收入側去看,梯媒的營收業績主要取決於品牌客戶的數量和手頭的投放預算。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2至2017年間,恰逢互聯網行業和創業公司的融資黃金期。許多公司拿到投資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分衆談廣告。

例如在當年名噪一時的瓜子與優信、餓了麼與美團、滴滴與Uber快的的市場爭奪戰中,品牌都選擇了分衆,輪番投廣告。彼時分衆的利潤也從2012年的14.5億增長到60億,翻了4倍有餘。

誰在給電梯投廣告?

想知道電梯廣告爲何如此“暴利”,得先回到“誰在給梯媒氪金”這個問題。

我們以分衆爲例。根據財報,從2015年到現在,日用消費品和互聯網一直是分衆的最大客戶。

二者爲分衆帶來的營收佔比也在逐漸上漲,2015年是4成左右,近兩年是7成左右。

圖片來源:DT商業觀察

不過,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行業在分衆(主要是梯媒)上的投放,看到一些微妙的變化:

2016年、2017年,互聯網公司風頭正盛,他們的投放超過了日用消費品行業,成爲分衆的第一大客戶。

2019年,隨着各種新消費品牌崛起,日用消費品的投入明顯增多,而互聯網行業出現小幅下跌。

2022年受大環境影響,分衆整體的營收下降,其中互聯網公司的投放堪稱是“斷崖式下跌”,從2021年的42.3億元,變成2022年的11.1億元。

這與互聯網行業的整體變化息息相關。2022年之前,是互聯網企業投資擴張的狂歡期,融資上市接連不斷,廣告投入也不吝嗇。此後,流量紅利見頂和強監管之下,互聯網企業吹響了“降本增效”的號角,砍下的第一刀就是廣告預算。

2023年、2024年,這兩個行業都有所回暖,但日用消費品的佔比已經明顯高於互聯網行業。

在分衆日用消費品客戶的細分行業中,佔比最大的是飲料行業,隨後是食品類、酒精類、藥品類和化妝品類。CTR的報告也顯示,2024年上半年戶外廣告投放TOP5的品牌小猿、伊利、藍月亮、天貓、德佑,這些都是分衆的客戶。

爲什麼日用消費類品牌要持續投注電梯廣告?

客觀來看,電梯廣告投放是一個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財通證券的研報顯示,目前國內主流互聯網App的“廣告投放千次展示成本”基本位於100-300元的區間,而梯媒的“廣告投放千次展示成本”在40-50元之間,僅爲線上廣告的一半。

圖片來源:DT商業觀察

此外,電梯場景是一個消費者主動交付注意力的密閉空間。品牌廣告在電梯間的投放,保證了一定程度的重複觸達率。

一個可參考的數據是,《2023社區電梯智能屏媒體價值報告》顯示,85%的用戶每天接觸社區電梯內的視頻廣告超過2次。

營銷界也有個著名的消費者觸達理論,叫“七次法則”,意思是當同一個廣告被消費者看到七次,那麼買單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尤其對剛需高頻低門檻的品類來說,更是如此。

一個快消品牌的負責人Daniel告訴《DT商業觀察》,“不管是上班還是居家,樓宇電梯幾乎是人們的必經之路。這對廣告的曝光次數有一定的保證。”

並且,“相比線上強制性觀看的廣告,電梯空間相對來說更加高頻低干擾。只要不引發反感,大家還是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電梯廣告的信息。”

過去幾年,諸如瑞幸咖啡、元氣森林、鉑爵旅拍等品牌在電梯廣告的助力下,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打響了知名度,給大衆留下印象。

比如鉑爵旅拍在2019年2月集中投放過電梯廣告。雖然廣告內容爭議不斷,但是企業聲量卻大幅提升。百度指數顯示,在廣告投放期間,鉑爵旅拍的搜索指數增長了近3倍。

瑞幸咖啡在2018年異軍突起,之所以能迅速佔領一二線城市白領人羣,也與梯媒投放有關。根據知名品牌策略人楊不壞的分析,瑞幸每開一個新門店,就曾圍繞門店半徑1.5公里內,進行分衆廣告的電梯投放和朋友圈LBS定投,從而提高了單店的拉新效率。

一名資深廣告人Jessie告訴DT,如果代入到消費者視角去看,“當一個人從抖音刷到某新品的短視頻建立了印象,在小紅書上看到素人在用同款新品,在微博看到品牌的官方蓋戳,最後在家裡住宅的電梯中看到了這款新品的宣傳廣告,那麼TA決定購買的心動機率就會有所提高。”

從這個程度上說,梯媒依舊是吸睛和加固注意力的一環。

分衆的勝利,得益於跑馬圈地的優勢

目前的梯媒行業,仍舊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一些公開資料表明, 分衆傳媒位列第一,在電梯媒體行業的市佔率約64%;新潮傳媒等位列其後,佔比約11%。

從分衆確立梯媒行業霸主的過程中 ,我們可以看到,分衆之所以地位夠穩,得益於它入局早,搶佔的點位多並覆蓋廣,具有先發優勢。

而梯媒行業的競爭要點之一就是“跑馬圈地”。 換句話說,誰能拿到更多電梯的點位資源,誰就能憑規模效應建立護城河。

回頭去看,分衆成立於2003年,首創了電梯媒體的場景。

彼時,線下廣告市場仍是藍海。相比電視等傳統廣告,梯媒憑藉高頻、低干擾、人羣精準的特點,成爲品牌廣告的熱門選擇。這也讓分衆的業績一度風光,成立僅兩年,就開啓了上市之路。

接下來的2006和2007年,分衆接連併購了框架媒介、聚衆傳媒、凱威點告、好耶、璽誠傳媒等對手,拿下國內95%的梯媒市場份額。對於早早入局的分衆而言,電梯廣告點位就是它相對於後來者的優勢。

到了2013年,距離分衆創立10年之後,現在的行業二號位新潮傳媒成立。彼時若要搶佔一二線城市的電梯廣告位,顯得爲時已晚。爲了儘可能差異化,新潮從一二線城市周邊、下沉市場的社區點位下手逐步建立地盤。

此後的2018年,是行業點位戰的關鍵一年。

當年4月,新潮發佈《關於全面搶奪分衆億元客戶的通知》,成爲宣戰分衆的發令槍——“凡是客戶廣告決策人與新潮合夥人見面,即可獲贈價值1000萬元新潮廣告資源;在價格上,分衆收多少錢,新潮直接打5折。”

和新潮“用錢來搶佔市場”的策略一樣,分衆就此應戰,加入價格戰。

它一手擴張點位,圈住更多樓宇底盤;一手拿錢補貼客戶,穩住客戶數量。從財報看,這場戰役,讓分衆的自營電梯廣告點位從2017年的151萬個、增加到2018年的266萬個。而毛利率從2018年Q1的68.95%下降到2019Q1的36.54%,淨利潤從12億降到了3.3億。

而“宣戰者”新潮在2019年虧損了近11億,是2018年的五倍。最終,這場大戰以“分衆少賺錢、新潮打不動”而告終。

圖片來源:DT商業觀察

截至2024年上半年,再從終端數量來看,分衆的廣告位已覆蓋300+城市;新潮傳媒的官方數據表明,它在全國110個城市、擁有70萬電梯智能屏廣告位。前者是後者的近三倍。

現如今,由於低線市場的消費力旺盛,不少日用品牌開始拓展到下沉市場。梯媒的廣告點位競爭也隨之下沉。

分衆開始有意識把廣告位從一二線城市向下沉市場擴張。相比2023年,分衆2024年在三線以下城市的電梯點位佈局,從6.4萬個增長到9.3萬個,增長了45.3%。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對消費者來說,有時候電梯廣告“聽得有多煩,記得就有多牢”。

對於一些品牌的電梯廣告來說,爲了直奔“傳播出圈、重複洗腦”的效果,有意以“犧牲觀看體驗”爲代價。 比如那支15秒時長、有22個“di”的喊麥式轟炸廣告,就有網友辣評,“其發瘋程度不亞於工地挖掘機”。

曾經做出Boss直聘等電梯廣告的紅製作創始人,在談及電梯廣告時曾公開表明,“品味有時候是流量的敵人,廣告如果不出圈,效果就會出殯”。

恐怕在洗腦效果和品牌體驗的兩端,仍舊有品牌會將天平傾向於後者。

不過對於梯媒行業來說,廣告的本質還是門流量生意。 只要電梯場景仍在、是上班回家的必經之路,只要廣告主依舊相信電梯媒體這個渠道有效,它的故事就還能繼續。

參考資料

1. 分衆傳媒2019-2023年年度報告,2024半年度報告

2. 《2024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CTR媒介智訊

3. 《2024年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CTR媒介智訊

4. 《2023社區電梯智能屏媒體價值報告》社區營銷研究院

5. 《分衆:悲觀中上躥,真景氣還是假反彈?》,海豚投研

6. 《2023年廣告市場投放數據概覽報告》,CTR媒介智訊

7. 《傳媒行業跟蹤報告:電梯場景同比雙位數增長,助推廣告市場24H1回暖》,萬聯證券

8. 《搶客戶、挖員工、砸錢硬剛,藏在電梯裡的廣告生意大戰》深氪新消費

9. 《電梯間裡的千億暗戰,充滿博弈和心機》,博客天下

10. 《新潮傳媒復工首日裁員500人》,經濟觀察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DT商業觀察”,作者:DT君,36氪經授權發佈。